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54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23:08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扩展资料:
诗经的社会功用
1、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
2、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
3、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诗经的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比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0:26
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卫风·硕人》
译文: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
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卫风·氓》
译文: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三、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小雅·斯干》
译文:宫殿宏大庄严如人之高竦,规制严整如急矢向上直冲,飞檐造型如大鸟振翅翱翔,色彩斑斓远看如锦鸡飞腾。这就是咱君主听政的王宫!
四、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邶风·柏舟》
译文: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五、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王凤·黍离》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2:01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1、《诗经》经常把常见器物比作人
《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用玉比作贤人。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2、《诗经》还经常把动物比作人
《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鹊巢鸠占比喻女子嫁入夫家。(落果比喻女人婚嫁。准确地讲,是广东人所说的"恨嫁")心态。
译文:
喜鹊筑成巢,鸤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喜鹊筑成巢,鸤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喜鹊筑成巢,鸤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3、《诗经》还经常用植物比作人
《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唐,用棣花比作美女。
译文:
怎么那样的秾艳,如同棠棣的花朵。怎么那样的齐整庄重,那是王姬的车队。怎么那样的秾艳,如同桃李的花朵。那是周平王的孙女,齐襄公的公子。怎么才能去钓鱼,要将鱼线安装好。那是齐襄公的公子,周平王的孙女。
比的运用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
《诗经》中用作“比”的词语数不胜数,上述只是用个性鲜明的诗来做例子。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让人们读此诗时,感到通俗易懂,却意蕴深长,能让人们觉得此诗值得细细品味,也能让人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在给小孩子取名时,还流传着一句话:女诗经,男楚词。
可见,《诗经》在汉人心目中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诗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因为《诗经》中的比运用得相当恰当,易于理解,便于运用,所以很多人都看《诗经》来学习写作,都用《诗经》中的词语来给小孩子起名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3:52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诗经的文学意义
关于“赋、比、兴”的研究,除了穿凿说诗的消极影响外,它的积极意义是:通过长期地研究和探讨,不仅认识到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各自的特点,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且认识到广博的生活阅历、真挚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现等等对于它们的重要性,以及意余言外的浓郁诗味对于读者产生强烈美感的重要性。
这样,就使得关于“赋、比、兴”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善,在创作中的表现和运用日趋丰富和完美。这些对于创作规律的认识,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6:00
《诗经》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鸮》、《魏风·硕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8:25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1:23
赋比兴的手法 后人曾经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这三者也确实是《诗经》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