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5 23: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16:07
*五年(1915),清化镇(博爱县)大学士怀庆知府杜严(清末进士,翰林学士,师豫学堂监督,河南咨议局议长,历任河南民政*和广西政务*,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乐善好施,众口皆碑)。因素闻延熙公侠义之名,深为孝、艺(功夫)、义(行侠尚义)所感,遂往陈沟拜访,两人互慕其名,一见如故,你来我往,遂成至交。杜严有一子名毓泽(1897-1990),遂拜延熙公为师,习练太极,后延熙公自觉年老,推荐其族侄陈铭标教杜毓泽“忽雷架”(此架为清萍公关门弟子李景彦所创,此架多发劲,且发劲如惊雷再现,之快、之猛而得名)和炮捶。故杜毓泽即晓大架、小架,又会“忽雷架”,松田隆智写武术史中讲“杨家得陈家之一部,而杜家得陈家之大部也!”,杜公在二位名师的悉心亲授下,刻苦*,终成大家,杜公曾为台湾太极拳协会理事长、顾问,杜公得真传,深谙太极各种练法和用法,在台湾举行的武术大会上杜公以八十高龄演练的太极让使*开眼界“此乃太极之真髓也!”
太极以盛誉扬名于四海,广泛传播于我中华大地有两大盛期,一是杨公露禅三次下陈家沟,学艺十八载,艺成到京,威震武林,人称“杨无敌”让世人知太极。二是陈发科去北京传艺,独步一时,人称“太极一人”,让世人识陈家拳本来面目,学者众多。自此陈氏太极广为流传,成为最负盛名的“武林奇葩”。1928年,北平同仁堂乐老板久闻陈沟名,为护堂持重金邀陈沟太极高手前往。发科公受族人所荐,义无反顾,毅然北上。行前依陈门规矩“闯天下者,必到(陈家)祠堂过招”。这天延熙公、陈品三两个武林泰斗以八十岁高龄坐镇祠堂,亲检发科公功力直至满意,行前延熙公谆谆嘱道:北平自古乃藏龙卧虎之地,各门、各派高手云集,你的功夫我和鑫老业已放心,你可大胆前往,要向你剑南师兄一样尊重各门各派以德赢人,让人家心服口服,交手时点到为止,轻易不可伤人,要广交朋友,多行善事,我陈门太极才能立足武林!发科公一行进京后谨遵公嘱:“凡事德为先,口不满,手不狂,常言“咱不中”凡不得已与人交手,则采、挒、肘、靠,擒、拿、跌、打兼施并用,从无败北,武术诗人杨季子云:“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持刚强”。
公晚年闲居陈沟,一边行医造福乡梓,一边授徒“教下些子弟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当时陈家沟沟北小架名手多出于陈鑫公名下。沟北大架名手亦多出于延熙公名下。公择徒甚严,只有德才兼备者才可授之。依其悟性而授之,一生门徒众多,仅陈沟顶尖高手就有(大杆)陈发科、(大*)陈省三、(轻功)陈宝璩、(单刀)王平、(双锏)王雁,以及陈居明、陈镜明等顶尖高手。
公一生豪爽,为人正直,乐施好善,医术高明且为人随和极具大家风度,沟里沟外家贫者常解囊相助。公行医不辞辛苦,遇患小病者随手诊治,分文不取,对贫困者更是送医送药,医德之高,令人敬仰,方圆数十里人称“当世华佗”。行医传奇甚多絮不言表。
延熙公一生为弘扬太极,让太极走出陈家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公不愧为陈沟陈氏十六世杰出的代表人物,一代太极宗师。现流行传于世的陈氏大架多出其门。
延熙公一生习武行医,讲究调养,注重养生,武功超群,身体硬朗,古稀之年鹤发童颜,尚能健步如飞,与人交手亦能发人于丈外,雄风不减,是集武术,中医于一身的盖世奇才。1929年秋*然下世,享年八十有一。
其时(1929年)广东省*李济深邀其师兄傅振嵩南下广州任“两广国术”总教练,傅与顾汝章,万籁声,王少固、耿海联袂南下(这就是武林上的“五虎”下江南)傅振嵩教授陈氏太极,形成了北京有延熙公之子陈发科,南京国术馆有公之侄陈子明,广东有公之高徒傅剑南,使陈氏太极显赫武林盛极一时,得到迅速的传播,公在九泉之下也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