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5 23: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5:41
乾德三年(965),北宋灭后蜀,改“节度使司政区”为“转运使司政区”,川峡地区初置置成都府“西川路”。
开宝六年(973),分成都“西川路”,置奉节“峡路”(《长编》卷14),四川盆地遂分为两大政区。
太平兴国二年(977),再分“西川路”,在广元利州置“东川路”,汉中兴元府随之改隶广元东川路。
太平兴国七年(982),东川路并入西川路,则广元利州、汉中兴元府重新归隶成都西川路。川峡地区复为“成都西川路、奉节峡路”两大政区。同时,西川路的梓州(今三台)、果州(今南充)、普州(今安岳)、荣州(今荣县),以及荆湖路的黔州(今彭水),改隶奉节夔州路。此时“峡路”政区大致与北周隋朝时期的奉节信州总管府辖区近似。
淳化五年(994),再降成都府为益州,仍治成都县。
至道三年(997),天下定制十五路:“一曰京东路,二曰京西路,三曰河北路,四曰河东路,五曰陕西路,六曰淮南路,七曰江南路,八曰荆湖南路,九曰荆湖北路,十曰两浙路,十一曰福建路,十二曰西川路,十三曰峡路,十四曰广南东路,十五曰广南西路。”(《长编》卷42)。其中,川峡地区循旧制,仍置“成都西川路、奉节峡路”。
咸平四年(1001),分成都西川路增置广元利州路;分奉节峡路增置三台梓州路。
《宋会要》载:“成都西川路更名成都益州路,原西川路转运使马亮转任益州路转运使;增置广元利州路,原西川路转运副使张志言出任利州路转运使”。“奉节峡路更名奉节夔州路,原奉节峡路转运使丁谓转任夔州路转运使;增置三台梓州路,原奉节峡路转运副使李防出任梓州路转运使”。
黔州改隶“荆湖路”。
历史上,夔州(今奉节)长期控遏三峡水道和井盐,另立“峡路”之后,致“峡盐悉趋荆南,西川民乏食”,西川人民基本生存食盐也无法保证了!所以,太平兴国元年(976)十二月,宋太宗才急“命西川转运使申文纬遥兼峡路,峡路转运副使韩可玭兼西川路”(《长编》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