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01:4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5:05
清代初年,朝廷把正法刑场从内城的西四牌楼,迁移到菜市口,加强行刑示众的效果。看清朝电视剧,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个*拿着令箭往地上一扔,说一句:秋后处斩。据说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执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东往西排好, 刽子手手执鬼头也依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
我不知道一共葬送了多少生命,有多少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亦或者是冤假错案,替罪羔羊,我最心痛的是 戊戌变法“六君子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我想其中最有名的是谭嗣同吧,“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明明有活的机会,为了民族觉醒,国家大义,毅然赴死,这样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尤其放到现在,会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去用唤醒大众?
那一刻,不是刽子手砍下了“六君子”的脑袋,是大清朝亲手斩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路。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资本主义萌芽在发展,同时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艰难生存,维新派参考日本明治维新,想推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从而振兴清朝,发展清朝,然而维新派所依仗的皇帝没有实权,本身也没有军事力量作为保障,加上封建主义的不妥协,很容易就胎死腹中。
变法失败后,六君子及其他大批历史没有记录名姓的维新派遭到*,谭嗣同明明可以逃亡日本,但他要用他的鲜血去唤醒这个国家沉睡的灵魂,也可以说是他的局限性,没有意识到要通过暴力*才可以彻底打破桎梏,解放中华。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有时不仅会想,如果他活了下来,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5:06
菜市口刑场,清代杀人的法场,设于今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附近。北京的胡同多,街口就多,名气最大的当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菜市口刑场名气大是因为那曾是杀人的地方,是刑场,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斩首在菜市口。戏文中唱道“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拉到菜市口刑场“出红差”,砍头!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尔后便有人在此卖菜,菜市生意兴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菜市口刑场在京城的名气可是不小,一千年前的辽代,这里是安东门外的郊野,金代是施仁门里的丁字街,明朝时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菜摊菜店众多,所以四九城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菜市街,清代时改称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使菜市口刑场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将杀人的刑场从明朝时的西四牌楼(当时叫西市)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据说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原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旧址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执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刑场,囚犯由东往西排好,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夺得政权,实行首次垂帘听政时,受咸丰皇帝遗诏的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中的肃顺,就是在此被杀头的。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谭嗣同、刘光弟等志士同仁杀害于此。据马芷庠编写的《北平旅行指南》记载:每逢秋后朝审,在京处决犯人众多之时,由东向西排列,刽子手执刀由东向西顺序斩决。所用鬼头刀五柄、凌迟分尸刀十柄,现存于历史博物馆。旧时,犯人被押出宣武门(顺承门),过断头(魂)桥,经迷市,送往菜市口法场,就不可能有生还的希望了。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以后菜市口刑场逐渐成为刑场的代名词。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菜市口刑场被转移以后这一带逐渐成为宣外大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交通枢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5:06
一位朋友考评:菜市口一次杀人最多的是光绪初年,因一件盗皇陵的大案一次被判处死刑的就有七十多人,秋后监斩,光兵勇就出动数百人,拉盖尸席的马车就七八辆,监斩官骑着高头大马,戎装持刀,杀气腾腾,两边押解官兵刀出鞘,箭上弦,鸣锣开道,煞是森严。因斩处的是土匪,怕抢劫法场,据说连街道两旁的送魂酒都免了。
菜市口地方不大,犯人按规矩由东向西两行排开。时辰一到,报时官扯破嗓门大声报时,监斩官手握朱笔,连连勾画,刽子手各就各位,从东到西,依次砍头。因犯人太多,刽子手少,砍上一气也气短手软,这时有人托上红托盘,上面有三大白瓷盅,一盅是水,一盅是茶,一盅是酒,喝什么全在刽子手。据那位朋友考证说,一般是先含一盅水,是清水,漱漱口,吐了;再干那盅酒,也是含在嘴里不喝,喷在鬼头刀刃上,让刀喝酒;最后那盅茶是要喝的,喝了以后再拖刀砍头。对于跪在后面等着行刑的犯人来说,这太残酷了,眼看着一颗颗人头落地,一腔腔热血如此喷流,还要等到刽子手清口、喷酒、歇劲、换刀,早就吓得昏死过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5:07
菜市口刑场,清代杀人的法场,设于今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附近。北京的胡同多,街口就多,名气最大的当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菜市口刑场名气大是因为那曾是杀人的地方,是刑场,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斩首在菜市口。戏文中唱道“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拉到菜市口刑场“出红差”,砍头!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尔后便有人在此卖菜,菜市生意兴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使菜市口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将杀人的刑场从明朝时的西四牌楼(当时叫西市)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据说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执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东往西排好,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清咸丰末年(1861年)“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的肃顺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六君子”都是在菜市口被杀害的。以后“菜市口”逐渐成为“刑场”的代名词。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刑场被转移。以后这一带逐渐成为宣外大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交通枢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5:07
夜经菜市口、一阵凄风转纸片、或见那枉死的冤魂、又见那不愤世事的厉鬼追打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