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4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25
清朝男人留辫子有两种说法
一、明万历二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及父亲被明军所杀。努尔哈赤为父报仇,逐渐成为了部落的首领,成为了女真本族的领袖。
在女真族的传说里,有一个杰出的英雄人物,名字叫束机能。束机能两鬓与前额天生秃发,被后人称作秃发束机能。
努尔哈赤为此想了一个办法加强女真的团结,令女真各族束发为辫,一是为了有利于民心团结一致,二是为了区别其他的未被统治的女真族。
努尔哈赤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也就是后金。
二、满族先辈为了更好的打猎,需要穿山越岭,头发难免会挂在枝藤之上,射箭之时也会被乱发遮挡,所以将头发剃去。满人信仰萨满教,按萨满教的说法,头发在头的顶部,最靠进天,是灵魂栖息之地,非常神圣。
后金成立,八旗制度也被确定,满朝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男人都要剃发留辫,这样使得女真各部族中习俗不一致的女真开始同一化,成为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族。
扩展资料
清朝男子发型的演变:
在最早的时候满人剃的是那种金钱鼠尾的头发,这种发型就是留下铜钱大小的头发,然后扎成辫子。这种辫子只有老鼠尾巴那么细,就叫做鼠尾。
后来这些头发慢慢留得越来越多,辫子成了猪尾巴那么粗,就叫“猪尾巴”。
等清朝的发型慢慢演变成牛尾巴那么粗的时候,已经到了清末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25
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满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主要是汉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发型的*。满清军队攻下南京、苏州、杭州后,满清*认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发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韩菼《江阴城守纪》上)。“剃发令”或以“薙发令”代称。由于这项*涉及民族文化认同,原因之一是为了消弱汉族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殖民统治,引起各族人民,尤其汉人的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遭致满清*的血腥*。
剃发令的颁布及强制执行加剧了清初的*,遭到广大汉族人民的抵抗,触发了江南地区江阴﹑嘉定﹑苏州等地的抗清斗争。以“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为口号的各地人民的反剃发斗争,成为当时抗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将原来明朝时的蓄全发束于头顶并挽髻的发式,一夜间改为剃发梳辫下垂的发式。由此展开了清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暴力强权与文明进步的抗争,构成了清代有别于汉族统治朝代的社会内容。然而,有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是、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演变。
其实很早就发现了这个有趣的问题,很久以前,在看到故宫现存的清朝皇帝画像之后,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雍正以前的清朝皇帝,从画像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的两鬓都有鬓角,也就是说,他们的两鬓其实是有头发的,那不是就和清初金钱鼠尾的发制反其道而行么?甚是奇怪。
但是,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民族之间关系也渐趋缓和,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人们的服食习俗开始互相影响。旗籍人口中,陆续出现了改紧身衣为宽袍大袖,学习汉装的情形。在汉族中,习用满人服饰渐成一种习惯,一般小康人家,往往在服饰上向富贵者学习,而清代上层社会的品官、命妇多为旗装,如此,人们在意识深处渐渐接受了满族式的服装发式。以发式来讲,辛亥*后剪辨子,不仅清朝的遗老们难以接受,就是普通百姓也觉得辨子是中国人的脸面,岂能一剪了之。发型也是,一开始的辫子只有脑后一个铜钱大小留有头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型也开始加入了汉族的样子,留的头发越来越多,变成了阴阳头。就连满族的皇帝统治者也觉得最开始的发行特别难看,留有鬓角。
这是上古炎黄时期,传至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至先秦两汉,到三国两晋,大隋盛唐,南北繁宋,铁骨大明时,中国汉族乃至周边藩国最正统的发型!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所以说 崖山之后无中国! 明朝之后无华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2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稍等哦,正在整理答案,答案马上向你极速赶来哦清朝人留长辫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是满族人,也就是游牧民族的人,他们的发型通常都是辫子,而当时的汉族人是比较多的,所以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当时的皇帝就强硬的颁布命令,让所有的人都必须留辫子,所以说清朝男人留辫子也就成了一种常见的发型。而少数民族通常的生活环境是比较艰苦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属于游牧的,没有固定的居所,所以说如果留着满头的头发对于他们日常的行动是非常不便的,因此他们大部分都是会把头发给编成辫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26
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27
因为满族男子有留发辫的习惯,清军入关后以是否留辫子作为汉人是否投降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