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江苏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3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7:38
1 共补交通之短,建设综合交通体系
一是协同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协同推进跨域高速公路联网运营,取消长三角省际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强化高速公路联合执法,解决过江通道拥堵问题,畅通沿海战略大通道。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布点、布线论证,加快建设东西向高铁大通道;主动对接上海机场诉求,强化两地分工与合作,加快推进南通新机场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推进上海轻轨路线北向跨江延伸,联网并线,协同加强上海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
二是协同构建航运物流体系。加快在港口集团层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港、安徽港群、宁波一舟山港建立港口联盟,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把“沪太通”港口联动模式进一步推广运用于南通港、南京港、连百港港等港口,合作推进通州湾集装箱深水港建设,协同推进东西向运河疏浚工程,重点建设连百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挥南通在集装箱运输和江海联运功能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推进通州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
2 推进创新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产业创新共同体
一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生产要素对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推动先进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在全省打造1~2个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同时,加强传统产业与百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和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
二是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主动强化与上海的产业协同,借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最大策源地”—上海,发挥江苏产业体系完整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场”;叠加上海金融业高度发达、江苏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的优势,协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和大企业。推进江苏与浙江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推动大数据、百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江苏物联网建设。
三是共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着力提升江苏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加强对关键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突破攻关,联合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加快落实好《助推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共建协议》,积极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功能区建设,和沪浙皖国家科创中心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功能示范区。
3 共补生态之短,助推绿色发展
一是加快跨域规划对接,协同打造生态经济带。推进沪苏浙皖协同打造长江生态经济带,沪苏协同打造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苏皖协同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构筑长三角绿色发展新空间。统筹推进沿江钢铁、化工过剩产能向沿海迁移,减轻沿江生态环境压力,高标准建设沿海世界级石化基地、钢铁基地,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二是完善联防共保机制,推进生态跨域治理。在环太湖、沿海、环淀山湖、苏南丘陵等跨界地区,积极推进产业*、生态补偿*、节水环保*跨地协调,全面优化沪苏浙皖在长江、运河、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顶层设计。健全跨域港务、海事、环保、*、水务等部门协同联防共保机制,扎实推进“沿江化工污染和长江口沿海化工污染同步整治、长江经济带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同步控制、化工围江和其他污染围江同步治理、支流人江口和人江支流同步管控”。加强沿江、沿海、沿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与监管。强化沿海滩涂湿地资源、岸线资源保护力度,逐步完善岸线有偿使用、退出机制,提高岸线集约利用度。
4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共推市场一体化建设
建立统一的市场标准和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建构统一的服务平台,加快探索建立统一的区域市场规则体系,结合各地优势,成立各类专业化、跨区域的共享服务平台,在法律法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企业融资和合作、运输物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健全一体化市场融合机制。开启现代科学治理模式,促进规则透明、竞争有序、资源共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8:56
一、长三角一体化面临的新机遇
1. 机遇一:国家战略聚焦与叠加机遇
近年来,国家和地区积极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率先发展,先后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长三角检验检疫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公告》、《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承接产业转移若干*建议》《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旅游一体化行动纲领》、《建立联合整治机制,推进长三角生态环保一体化》等一系列*,短时间内如此密集与全方位的*历史罕见,而这些*皆旨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无疑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机遇。
2. 机遇二:产业转型升级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进入新常态,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长三角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产业同构和低效率重复建设的困扰,阻碍了区域一体化的分工协作,而新常态下国家整体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无疑为长三角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且“十二五”规划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了发展若干重点产业,长三角地区产业定位于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对这些产业的支持为长三角产业转型及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 机遇三: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机遇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被寄望成为新形势下上海改革开放基因的“培养皿”。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经过实践检验且确实管用有效的基本管理制度,特别是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扩区,其带来的巨大“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已初现端倪。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有着长期良好合作的基础。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空间将不断拓展。上海将积极贯彻落实*关于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努力做好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这两篇大文章,与长三角兄弟省市一起,共享改革开放新机遇,共同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作出应有贡献。
4. 机遇四:城市圈及城镇化建设机遇
长三角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30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王牌”。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形成集群优势,有利于在统筹东中西区域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有利于在深化城市合作中提升整体竞争合力。2015年3月26日至27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联席会议召开,本次会议致力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建设更高水平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扩大上海自贸区的辐射效应,促进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新的起点上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升级版”。
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挑战
1. 挑战一:*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不协调
长三角一体化的开启是*动员的产物,因此长三角的发展至今仍受到*的牵绊,逐渐形成了*主导型发展模式。该种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弊端,一方面由于*决策的科学性、*能力的有限性以及*行为的可监督性无法保障,可能使长三角一体化未能沿着最佳路径推进;另一方面受传统地方政绩考核的影响,*间尚未达成一致的利益协调机制,在非合作性博弈中,地方*有动力也有能力在区域一体化合作中违约,为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以邻为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间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致使*频频对市场产生干预,造成*机制与市场机制间根本性的矛盾,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阻碍和桎梏,也是长三角完全一体化要应对的首要挑战。
2. 挑战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虽然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峻,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制约。除*和制度因素影响外,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在内的要素差异,从目前情况来看,上海、苏南、浙北地区的要素资源比较丰富,而苏北和浙南的资源相对匮乏,导致长三角发展呈现出“上海――苏南(浙北)――苏北(浙南)”的梯度差异;要素差异的直接影响是产业差异,要素资源丰富地区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而不具备优势产业的地区发展则相对落后和被动,长期以来则直接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据调查,自1995年起,长三角内部59县(市)之间的差异一直处于不断扩大趋势,严重制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 挑战三:产业同构严重,集聚水平不足,缺乏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由于客观条件相似以及*利益驱动下的投资方向一致,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不仅产业相似系数高,同一层次中的产业结构也相同,城市特点缺乏鲜明性。据调查,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中,分别有11个、8个、12个城市将汽车、石化、通信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虽然产业同构客观上为产业集聚创造了条件,但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重复和集中,而是产业的链接和产城的融合,产业集聚的目的是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产业功能整合,要求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链接发展,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在利益驱动下重复建设严重,难以实现集群效应,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也无法培养品牌竞争力。
4. 挑战四:城市间协调联动性不足,难以发挥城市群效应
城市群建设有助于促进城市圈内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并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来逐渐缩小地区间差距。然而,从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来看,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存在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城市间协调联动性不足,难以发挥城市群效应,影响一体化发展。此外,从城市群发展效率来看,由于各城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差异,致使圈外被辐射区域的“塌陷区”和“重叠区”同时存在,资源浪费和短缺同时并举;从城市群发展质量来看,资源与环境压力逐年加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持续上扬而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城市群的发展质量面临考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0:30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长三角一条化使江苏的市场更大了,但也会遇到来自周边省区的挑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2:2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江苏带来哪个机遇和挑战?它的长方形一体发展有很多,你想知道哪方面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4:30
上海周边买房,汾湖是我个人最看好的城市:
第一:地理位置足够近。汾湖到上海市中心仅需30分钟,规划中的苏州轨交10号线经苏州南站到“水乡客厅”与上海17号线、嘉兴3号线贯通。
第二: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至2035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9%。
第三:产业优势。现有各类企业2800多家,拥有永鼎股份、康力电梯、东吴水泥、欧普照明,四家上市公司。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汾湖科创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第四:百湖之城,环境优美。汾湖全区水域覆盖率达40%,辖区内河荡湖泊相融交错,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城”。
汾湖买房看看嘉乐城
嘉乐城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所在的*城区拥有大渠荡、三白荡、洋砂荡、元荡等众多水域,城市依水而建。毗邻华润万家、星巴克、上影国际影城,汾湖性价比高楼盘,面积111-127㎡三房两卫双阳台瞰景高层。
汾湖嘉乐城坐落于苏州市吴江汾湖开发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至上海市中心仅需30分钟,苏州轨交10号线经苏州南站到“水乡客厅”与上海17号线、嘉兴3号线贯通,交通便捷。拥有大渠荡、三白荡、洋砂荡、元荡等众多水域,三面环湖,一线湖景资源。
汾湖嘉乐城位于汾湖行政、金融、教育、商业中心,紧邻华润万家、上影国际影城、星巴克,拥有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国际学校,教育无忧。吴江第五人民医院,农贸市场环顾,生活便利。嘉乐城现有面积111-127㎡三房两卫双阳台瞰景高层即将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