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红叶有历史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3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18
香山又叫火珠山,位于平顶山市新华区西北部,山上建有香山大普门禅寺,据史学家考证始建于北魏。说起香山这个名称的由来,当地还有一段民间传说呢。 相传有一年楚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苦不堪言,楚王为此事寝食不安。一日,宫门外一位慈康道人声称自己能呼风唤雨,可助楚国黎民百姓摆脱旱灾,但要求必须亲自面见楚王。楚王得知后心中大喜,急忙吩咐手下将慈康道人请进宫中。楚王和慈康道人一见如故,两人一直交谈到深夜,见三更已过,慈康道人起身对楚王说道:“久闻楚王爱民如子,心忧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令贫道深感钦佩,贫道别无他能,愿助楚王一臂之力,圆您天降甘露之梦。”楚王赶忙起身深施一礼说:“您如能让楚国摆脱旱灾,躲过一劫,本王将封您为国师,辅佐我共谋大业。”慈康道人连连摆手:“使不得,功名利禄对贫道来说乃身外之物,如若不是久仰楚王是个圣明之君,我是不会再度出山的。” 楚王连连点头,而后亲自把慈康道人送出了宫。 回去后,慈康道人按照楚王的旨意略施法术,一会儿功夫,原本晴空万里的楚国上空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如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楚国旱情大解,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楚王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为了感谢慈康道人解除干旱之功德,特封慈康道人为楚国国师,让他暂居御花园中。慈康道人再三推辞,可终究是盛情难却,不得已只好留了下来。 一天,楚王去拜见慈康道人,忽闻其身恶臭不堪,连忙掩鼻问道:“你是一位得道高人,为何浑身发臭?为何不变臭为香,把香溢于世人?” 慈康道人笑着答道:“要变臭为香也不难,请楚王三日以后来见如何?”三日过后,楚王又去拜见慈康道人,果然,慈康道人全身发香,香如桂花,香气四溢。 后来,慈康道人突然得了重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去。临终前他说,“抬我灵柩,出西城门往西走,何时绳断灵柩落地,即葬于此处”。当灵柩抬到火珠山下时,绳断灵柩落地。遵照慈康道人的遗嘱,人们就将灵柩葬于此山脚下。慈康道人的灵柩下葬后,一股桂花清香破土而出,香气飘到方圆十里开外,一直飘到火珠山顶上,而且终日不绝,整个山都变成香的了。当地百姓为纪念慈康道人降“瑞雨”溢“香气”之功德,就将火珠山改名为香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19
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19
香山可谓是国内赏枫的鼻祖,其红叶驰名中外,是我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像火焰一般,霜后呈深紫红色。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经过200多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拥有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
观赏红叶最好选择一个霜降时节上山。此时的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枫树黄栌红艳似火,远远望去,会误以为是飘落的花瓣,走近看才辨清是椭圆的树叶。观赏此等美景有十处最佳点:玉华岫、看云起、森玉笏、双清别墅、蟾蜍峰、静翠湖、香炉峰、香雾窟、和顺门、驯鹿坡。绝佳处在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整座山似乎都摇晃起来了,又有松柏点缀其间,红绿相间,瑰奇绚丽。
香山简介: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市区20公里,全园面积160公顷。因山中有巨石形如香炉而得名,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1186年,金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称甘露寺。寺旁建行宫,经历代扩建,到乾隆十年(1745)定名为静宜园。1860年和1900年惨遭抢劫和焚毁,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主要景点有鬼见愁、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玉华山庄位于山脉中部,是庭院型风景点,院内古树参天,榕树成行,泉流淙淙,亭台层层,是幽雅宜人的好地方。
《香山红叶》——杨朔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老向导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 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老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老向导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帐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石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扛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老向导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老向导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听着这个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
老人说:“你先别急,一上半山亭,什么都看见了。”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莽莽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老向导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老向导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老向导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
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