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27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07 06:59
1、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它没有味道,也更没有南北之分。东汉末年时期,广东碱水粽开始登场,当地人用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了略带甜味的粽子。
2、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懂视网 时间:2022-12-07 11:22
1、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2、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3、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4、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5、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5:39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那它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呢?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做法了。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食品。而这时的粽子除了包糯米以外,还会添加中药。
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杂粽,会添加肉、红枣、赤豆、板栗等,粽子还会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到了唐代以后,粽子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而宋朝时,品种再次增多,出现了蜜饯粽子,就是在粽子中添加水果类,也说明了粽子越来越具有时尚元素。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从菰叶变成了箬叶,后来还有用芦苇叶的,而馅料又增加了豆沙、猪肉、松子仁、胡桃等。
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前,家家都会泡糯米、洗粽子叶,然后包粽子,样式品种也更加多样。从口味来看,北方多是甜粽,南方多是咸粽。而吃粽子的习俗,盛行在中国千百年,经久不衰,且流传之远,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世代相传的不光是粽子,还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粽子的故事。相传屈原投江之后,附近的渔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划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渔民们便将米饭撒在江里,算是献给屈原的了,可后来屈原托梦给乡亲们,告诉他们自己没有吃到米饭,乡亲们便换成了将米饭包在箬叶中,做成牛角状再撒进江里。后来每到五月初五,人民便包粽子去撒到江里祭祀他,到后来人门将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把五月初五定成了端午节。自此,端午节就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的习惯,也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5:39
粽子是发明在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人们有吃粽子的习惯,而且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粽子才流传出来。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5:40
西晋时期1600年前创造出来的,当时也是在一些书籍里面记载出来的,也是比较早的一个记载。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5:40
是在1600年前的西晋创造出来的,而且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就是这个时候。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5:41
我知道,这种食物是在晋代开始被创造出来的,被人们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