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3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26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出处是《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译文: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例如有的商人,为了谋利,在食品中添加或注入不利人体的东西;有的*,为了谋权,用*请客送礼,权钱交易等等;表面看来,都是“为己”,其实是在害己!
扩展资料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译文:一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是没什么可指责的,人不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天地间难以生存。
佛家的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自己”。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灭。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中,“为己”则是要求“人”遵循道德法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26
出自战国孟子《尽心上》“扬子取为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个汉语成语,此处“为”念作wéi,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译文:孟子说:“杨子主张一切为自己,如果拔下一根汗毛能够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做。”
孟子激烈批判的“杨朱学说”,杨子学说的内核是“为我”,经典阐释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扩展资料
杨氏即杨朱,又称作阳朱,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名思想家,魏国人,主张“贵己”、“为我”。杨朱的思想在战国初期很流行,与儒、墨两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杨朱生活的战国初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为了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中,各派思想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当时百家争鸣,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宣传“兼爱,非攻”的思想,杨朱主张“贵己,为我”,认为人的行为应顺乎人的本性,不能被外物所累,追求个人独立,提倡个人主义。
他的思想遭到孟子的批判,孟子评论杨朱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这就是成语“一毛不拔”的由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27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处如下
1、刘少奇《论*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2、商务印书馆于*期间再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在例释”天诛地灭“时则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它是剥削阶级反动腐朽的世界观,必须彻底批判。人们也不敢在台面上说它的正确性。
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份千百年私有制最沉重的遗产,风靡旧世界的腐朽人生哲学,在这里被打碎了。 《花城》1981年第3期。
4、孟子激烈批判的“杨朱学说”,杨子学说的内核是“为我”,经典阐释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坚持“仁义”的孟子眼中,“扬子取为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5、“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自私自利者为自己辩护的托词,它最早的出处“人生为(阳平)己,天经地义,人不为(阳平)己,天诛地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27
这句俗语的出处不可考。认为出自《孟子》是错误的,孟子确实转述了当时杨家学派的观点,认为人应该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孟子批评了这种观点。但是书中并没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