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第一次被当作歌颂对象写进小说的著作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9 14: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21:00
说到贸易,就离不开商人。中国古代是很重视贸易的,有了贸易,互通有无,经济才能够运转起来,富裕起来。但是,后来,却渐渐贬低商人的地位了。大致在汉代以后,士农工商四民,商人就被排在末尾。甚至就叫做「末」。商人的形象,就越来越不好了,似乎只有「奸」和「贪」的特徵。
但是比汉代更古的古籍中,商人却有很好的形象。《左传》里面就有一个商人的故事,很正面。
事情记载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的「传」中。三十三年,秦*队要去打郑国,在「滑」这个地方,遇上了一个郑国商人弦高,这个商人见秦军要去打自己的国家,想为国家出一点力,而且,真给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左传》上这一段写道:
「郑商人弦高将市於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於敝邑,敢犒从者。……」
《春秋左传》那时的文字,现在读来很不好懂。常常要寻求一下文字上的解释。原来「乘韦」要分开来解释,古书上凡计算物件四件,叫做「乘」,韦,则是熟牛皮。乘韦,就是四件熟牛皮。这两个字弄清楚,下面的句子好懂些。原来,商人弦高先献上四张熟牛皮(以乘韦先),再献上十二头牛,说是犒师的。商人很懂得怎样说适当的话,他像一个使者那样说话,道:我们君主听说您要行军到敝国去,谨用此犒劳您的部下……
言外之意,是说,郑国已经知道你们要来了,已经有准备了。又派人急忙回国去报告,郑穆公也就赶紧的布置起来。秦国后来就中止了入郑的行动。
说实在的,士农工商四民,恐怕也只有商人有这样的本事。士是知识分子,如果有个郑国之士见到这情形,也许会勇敢的去求见,陈利害,说道理。一场谈论,结果未必能退秦师。如果有个工或农见到了,他们平日只习惯於很局部的工作,不很知道外间的人事,这时除了紧张,恐怕也不容易想出甚麼主意。商人常在外奔走,知道的事情多,能够判断眼前发生了甚麼事,能够想出这个吓退秦师的主意。想出了这个主意,他来扮做使者的身份,也容易像样。而且他手头有货。有熟牛皮,可以献上做见面礼,有牛,就说是送来犒劳的,一切都很*。所以商人弦高能够把这件事办得这样漂亮,《左传》上也要这样记上一笔。
商人的本质,应该是从事贸易,为各地、各种行业互通有无。这种本质,具有推动生意的能量,这是最基本,是正面的。他们在从事贸易的行为中,学会了观察、思考,有主意、有办法。弦高把这些用在爱国的行为上,又成为商人的很正面的形象。
不过,商人到底还有多方面的特徵,慢慢探讨,似乎也有点趣味。
我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