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家和先生散文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30 03: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2:05
张家和先生是湖南省怀化市颇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两年来先后出版了《流水年华》和《远去的回声》两部五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在这两部文集中有一些如《沉甸甸的西子湖》、《剡溪日夜流》、《黔城古镇》、《沉淀的奢华》等篇幅恢宏的作品,这类散文兼具历史散文和地理散文两种特征。在这些散文中,他的叙事、议论和情感都是通过自由的结构、艺术的语言来表达的。他把读者作为朋友,用平实而情感洋溢的语调,娓娓动听地向你讲述一个个有关名胜古迹的历史故事、美丽风景,抒发个人的情怀、见解,令你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他的思路前行,最终达到他设定的目的地。此类作品虽篇幅较大却无冗长之嫌,读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因此这类散文堪称为“大散文”。
张家和先生的大散文之大,首先表现在作品所承载的思想雄厚深邃,宽广舒卷。在讲述历史故事时,他不乏努力追求深入的思索,充分地把握住将深沉的思索交融于情感形象之中,以提高文章的精神文化品位。如他在写西施的不幸青春和受到的不公待遇时,告诉读者越王勾践是第一个有意识地把女人引入战争机制的人,并向读者揭示出在封建社会里女人既是男人娱乐、生育的工具,也是战争的工具,因此西施的悲剧性结局是必然的。同时批判了一些文人们所憧憬和沉湎的只是西施与范蠡的所谓纯美学意义的生死之恋,而漠视吴越之战给人民带来的离乱和生灵涂炭,以至于把一场血与火的厮杀迷幻成一场浪漫的爱情游戏。这些既是他严肃的理性剖析,也是理性情感的咏叹。
其次,张先生的大散文还表现出叙事宏阔和高屋建瓴的特征。在这些散文中作者叙事的时间标度和地域宽度都很高、很大,文势连绵推涌,滔滔不绝。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沉甸甸的西子湖》一文中,还表现在《黔城古镇》、《沉淀的奢华》等文中。而在这些宏大的叙事抒情中,先生常不失时机犀利地表白自己的批判以启迪读者。
在《黔城古镇》中描写古城脚下的那条大江时,他不把眼光滞留于古城边那一湾河水的平坦舒缓,而是把读者的视线引导至云贵高原上的清水江,然后才浓墨重彩地写出沅江在崇山峻岭中呼啸而出,日夜兼程,一路江声下洞庭、入长江,最后一头撞进汪洋大海怀抱的壮观景象。正是因为沅江与山外的这种水域联系,“才使得远在上古时期,就把紧挨着西边夜郎古国的湘西同远在东南的荆楚吴越连接起来”,才有了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悲愤的逆江而上,走近雄溪,才有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谪居黔城,也正是这种描述,把读者引落在一片对这两位诗人文化苦旅的沉思冥想中,感受到我们脚下的这条江水曾经怎样艰辛地承载、哺育过本土的楚巫文化。而在诠释黔城的古墙时,由于他对历史谙熟于胸,把历史大跨度地扩张至“五溪蛮子”时代的土围子,然后历数唐、宋、元、明以至*对城墙的重筑整修、城区的拓宽,而最终只能是演变为一个功能单一的军事要塞的沿革,这种历史的解构,不是皮面上的,而是水到渠成地让读者认同这样一个结论:围城所酿就的围城文化,成就出只能是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4.62平方公里的弹丸城区,和它对这方经济的负面影响力。这个结论使文章睿智而深刻,并很好地照应了结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依傍着古城迅速崛起。
最后,张家和先生的散文之大还表现在其抒情的大气上。张先生是学历史的,在这方面有颇为深厚的修养,加上他散文中的诗化语言,独有的情怀视角,使得他在评述历史事件时,给人以站在历史平台上放歌的审美情趣;更由于张先生本是湘西大山中人,大山的峰峦叠嶂,溪溪水水构成了他最初的感情和认知,因此他无论是写山、写水、写山城以及它们的过去和现在,那些诗化的文块、段落无不闪耀着情感灵动的光点。在《黔城古镇》中,他说:“走进这千年古城时,我只想寻觅珍藏在寂静小巷子里的一缕唐风,几丝宋雨。因为那风、那雨,铸就了古城的气节风骨,写就了小城的古往今来。”这感情深婉细腻。在《沉甸的奢华》中,他又深沉的缅怀先民,“是他们采集狩猎于密林,捕鱼捞虾于溪河,在繁衍生息的同时,艰难而缓慢地推动着沉重的历史车轮,吱吱呀呀地滚过一个又一个的春秋,”这情感厚重。而在写到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儒汉文化经诸葛大军西进而开始在五溪这块土地上正式传播时,他说“从那时起,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于深山密林中,掺进了战马的昂首嘶鸣,和军中的刁斗鼙鼓;于风和日丽的一方山水蓝天之间,闪烁出一片大刀的辉光和长剑的阴影。包括雄溪在内的五溪文明史,由此一章接一章地书写开去。”这种情怀文势又何等大气与酣畅淋漓!
散文创作是一种主观色彩异常强烈的艺术实践,它的长处正在于发挥自己浓郁的感情去打动读者的心灵,张家和先生在他的大散文创作中十分自觉地做到了这一点。抒情的大气铸就了大散文的个性。
读大散文可以说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大散文的写作其专业化的要求便更是可想而知了。由于大散文的素材含量和思想分量之大之重,它一方面需要作者戒除浮躁不得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它还要求作者有深广的文化学养和散文功底。大散文的写作似有随意的性质,似乎很自由,但这自由却不是随意挥洒,它需要将逻辑隐于背后,而达到逻辑与自由的统一,艺术与理性的统一,因此是散文的更高境界。我曾读过别人的一些大散文,有的作者对一些重大的历史材料善于述旧而疏于编新,或轻描淡写不能开掘其历史和思想文化底蕴,因而失去了大散文应有的文化重量,而有的对历史背景的陈述过于铺陈,显得旁逸斜出造成文块的赘余。大散文作者当以此为鉴。
读张先生的诸多诗文,尤其是他的大散文,使我了解了张先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轨迹及其文化品位。张先生是一位双栖于历史和文学的作家,时代要求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品质,大散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失,期盼张先生有更多更好的大散文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