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10
盼望着,盼望着,三月的车市终于迎来回暖,根据乘联会发布的综合销量数据统计,三月份国内的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104.5万辆,环比增长317.3%,同比下降40.4%。
其中轿车销量49.7万辆,环比增长293.2%,同比下降42.0%;MPV销量6.8万辆,环比增长268.5%,同比下降47.8%;SUV销量47.9万辆,环比增长354.7%,同比下降37.4%;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5.4万辆,环比增长280.0%,同比下降48.8%。
新朗逸、轩逸依旧坚挺,雅阁竟不知所踪
从轿车销量榜单上来看,新朗逸和轩逸依旧是最稳定的哥俩,前者3月销量为26014,后者销量为25251,差距不过几百台。
从08年上市开始,朗逸就展现了犹如开挂一般的实力,更是在2014年后年年拿第一,眼看榜单上的车型换了一批又一批,唯独朗逸岿然不动。
其实小编也好奇过朗逸销量为何如此坚挺,如何做到"永葆青春",后来琢磨一下就释然了,普通的消费者买车看重哪些因素?无外乎都是质量靠谱、价格适中、油耗低,空间大,而你把这些关键词套用到朗逸身上竟会发现一点也不突兀,所以它"火"是必然的。
而作为朗逸的"死对头",轩逸似乎总是差了一点火候,虽然偶尔有高光时刻,但大部分时间都屈居次位,"既生瑜,何生亮"相信轩逸比谁都懂。
其实要小编说,两车的硬实力差距真心不大,轩逸输就输在了品牌影响力上,要知道德系车一直给人一种做工好,品质佳的印象(帕萨特打脸),而反观日系车则给人皮薄不厚实的印象。
当然,小编是非常不认同这种言论的,但普通的消费者缺少信息来源,所以即使是谣言,流传久了也会让消费者主观上先入为主,认为德系车就比日系好。
排在第3、第4、第5位的分别是新宝来、卡罗拉、速腾,销量分别为19352,19338,16066辆,其中卡罗拉的同比降幅最大,达到了30%。
而B级车市场也发生了巨变,19年称霸市场的雅阁竟然不见踪影,传统的日系三剑客只剩下凯美瑞独自支撑。
小编查了一下资料,广汽本田的生产工厂在广州黄埔和广州增城并非在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到底是因为库存不足导致销量降低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自主品牌齐发力,前五被包揽
看到SUV榜单那一刹,小编甚至有点怀疑是否看花了眼,榜单上的前五竟然被国内的自主品牌全包了,国内的车企终于要崛起了吗?说着说着就露出老父亲般慈祥的笑容。
销量排在第一的,不用说相比各位也猜得到,没错,正是 哈·民族之光·弗H6,三月的销量达到19091辆。
小编已经记不清它连续多少月拿第一了,甚至一度到了哈弗H6拿第一已经引不起小编兴趣了,只有等到哈弗H6没拿第一,那才真的算是行业大新闻。
排名第二的是长安CS75,三月销量达到17583辆,其明星产品CS75PLUS无论是颜值还是动力配置,在同级中都属于佼佼者,小编推测其应该占据了销量的大头。
排第三的是比亚迪宋,销量为14444,同比增幅高达363.7%,要知道2019年三月比亚迪宋的销量还不到五千,如今取得如此大的增长,小编认为要归功于宋Pro的推出。
自从顶级设计师艾格加入比亚迪后,不得不说比亚迪新车的外观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再加上10万左右的售价,总结下来就两字:真香!
排名第四第五的是博越和欧尚X7,销量分别为13746和11677辆,欧尚X7作为2019年11月才发布的新车,短短几个月就能跻身销量榜单前五,可见其深厚实力。
新能源市场一枝独秀,特斯拉成最大赢家
继连续的补贴滑坡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不知道是连续多少月下降了,浪潮一过,没穿裤衩在裸泳的,终将被拍在时代的沙滩上。
而随着特斯拉的国产,对原本就不好过的自主新能源车企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仅在3月,特斯拉销量就达10160辆,拉开第二名一倍有余,真应了那句话:以前没得选,给什么就拿什么,现在不一样了,有蛋糕谁还会吃馒头。
在4月10日,特斯拉更新了Model 3的产品信息,加入了Model 3后驱长续航版,续航里程达668km,基本接近燃油车续航里程,而没了续航焦虑,特斯拉必将进一步蚕食市场。
排名第二的是全新秦EV,销量达5066辆,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系列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比较给力,而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技术的企业,小编是非常看好比亚迪的。
新能源销量榜上后面几位依次是北汽EU系列、宝骏新能源、广汽埃安(Aion S),销量分别为4450、3010、2957辆。
随着各地出台相关*,小编预计接下来几个月新能源汽车还将迎来一定的上涨,但幅度不大。
综上:
三月的销量相比二月已经有了大幅提升,而随着各地全面复工复产,小编对四月的销量持看好态。但结合全年来看,今年汽车行业依旧会受到不小的打击,一方面是疫情在国外泛滥,绝大多数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宣布停产,而这势必会影响整个汽车行业;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经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