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7
东北王张作霖所掌控的奉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实力达到了巅峰。而在郭松龄反奉大战之后,奉军开始由盛转衰,直到东北易帜。
郭松龄叛乱给奉军所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损失几万军队这么简单,而是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郭松龄掌握了奉军的精锐兵力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胜利后,奉军实力大增,张作霖进行了扩编。奉军先改旅为师,整编出二十个师,外加多个独立步兵、骑兵、炮兵旅。之后,又改军为军团,整编出6个军团,2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总兵力在30余万人。
6个军团分别由李景林、张宗昌、张学良(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张作相、吴俊升任军团长。1个军团,一般下辖2个师的兵力,只有张学良的第三军团比较特殊。张作霖几乎把奉军近三分之一的兵力都交给了张学良。
郭松龄正是利用这一优势,反奉时,掌控了6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2个炮兵旅,外加1个工兵团的兵力,共计7万余人。其中,5万余军队是奉军中的精锐,而仅有的两个炮兵旅也都归了郭松龄。
郭松龄反奉之战前期非常顺利
开战之前,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结成了反奉联盟。最初,计划进展的似乎很顺利。
冯玉祥率军进攻热河一带,牵制了奉军汤玉麟、阚朝玺,以及5军团张作相所属于深澄共3个师。
奉军2军团张宗昌南下,正在与孙传芳的五省联军苦战。
奉军4军团姜登选被郭松龄*杀,韩麟春接任,率军退守奉天。
吴俊升所辖的6军团,远在黑龙江,远水不解近渴,只剩下张作相的5军团部分兵力成了大战初期抵御郭松龄大军的主力。
很快,郭松龄就占领了山海关,破锦州,攻新民,直*奉天城。
张作霖几乎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被突入其来的状况搅乱了精神,打包了大帅府的财物,准备火烧大帅府之后,赶快逃跑。幸亏在杨宇霆、王永江等人的安抚之下,张作霖才算镇定了下来。
冯玉祥渔利,反奉联盟瓦解,战势开始反转
正在郭松龄进攻顺利之时,冯玉祥为了争夺京津地区,掉头与李景林开战,导致李景林背盟。反奉三角联盟瞬时瓦解,郭松龄失去了大后方。为了防止李景林突然派兵进攻山海关,郭松龄不得不派手下最得力的大将魏益三率军驻守。
冯玉祥取热河之后,也是按兵不动,觊觎东三省,就等着郭松龄与张作霖两败俱伤之时,趁机渔利。这让郭松龄也不得不时刻提防冯玉祥的动向。
一个冯玉祥坏了一锅粥,反奉局势开始有了反转的苗头。
原本被冯玉祥牵制在热河的奉军三个师,也有了精力开始*扰郭松龄的西翼。
而张作霖则以同意“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为由,取得了日本的支持,将奉天的治安、防务交给了日军,确保奉天不失,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日军的干涉,也让张作霖有了喘息的机会。日军应该没有直接参与对郭松龄军的作战。
接着,张作霖又调来奉军的种子部队,也是奉军精锐中精锐,军士教导队。他以教导队为种子,迅速招募了一个旅的兵力,开赴新民巨流河前线,抵御郭松龄。
张作相、韩麟春、张学良,将手中可以动用的步兵、骑兵,全部都集中到了巨流河一线。
因为缺乏炮兵,张作霖不惜将东北兵工厂的火炮技师,东北陆军讲武堂的炮科教官,悉数调往了巨流河。这些人可比普通炮兵*精准多了,搞的郭松龄认为是日军出动了炮兵支援张作霖作战。
张学良也调来了奉军的空军进行支援。
吴俊升也紧急调拨其所辖的骑兵师,从黑龙江驰援巨流河。正是吴俊升的这支骑兵师,绕后*扰郭松龄的军队,才阴差阳错的生擒了离开司令部的郭松龄。
张作霖为了鼓舞士气,不但给与最好的饮食,棉服,还让五夫人带着银洋,到前线犒赏三军。
反观进攻至巨流河的郭松龄军队,因为缺乏后勤,缺衣少食,不得已只能抢百姓的,导致士气低迷。同时,弹药补给也成了问题,而炮兵旅的炮弹,辎重部队竟然忘了运输引信,导致发射的炮弹全成了哑弹。
郭松龄被俘,反奉失败
郭松龄的军队在张作霖军队火炮、飞机的一顿狂轰乱炸之下,彻底崩溃了。原本他们就对东北军打东北军持有疑问,这下士气彻底没了。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在张作霖军队的不断攻击之下,郭松龄的士兵纷纷举起白旗投降。
郭松龄见大势已去,准备逃离新民,结果正好碰上了吴俊升的骑兵,被活捉。郭松龄反奉大战以失败告终。
郭松龄叛乱给奉军造成的损失
郭松龄这次叛乱,给奉军带来了巨大损失。
1、第三军团损失三万余精锐兵力,导致奉军精锐仅余两万;防守的张作相等军,损失更是达四万多;李景林损失万余人。
2、奉军五虎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李景林、张宗昌,一下少了三个。姜登选、郭松龄被杀,而李景林因为参加过反奉联盟,丧失了张作霖的信任。张作霖将直隶督办委任给了张宗昌的部下褚玉璞,导致李景林不满脱离奉军。
3、郭松龄的得力干将魏益三率近两万奉军投奔了西北国民军,后来不但抵抗奉军进攻国民军,还参加了对奉军的北伐。
4、张作霖在经历这次剧变之后,开始不再信任新派士官,更加倚重张作相、吴俊升等旧派将领。支持郭松龄的中高级将领,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全被清除出军队,失去了带兵资格。这也导致了奉军的战斗力开始有所下降。
5、导致张作霖的左膀右臂,王永江出走。张作霖在稳定了东北局势之后,誓要入关报仇,导致了不同意继续战争的,主管东北财政,为东北的经济、教育、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王永江辞任。
6、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张作霖被日*杀。张作霖为了抵抗郭松龄,不得已跟日军签订了密约。可是,张作霖知道如果履行了,会被千夫所指,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理由,进行抵赖。最终,促使日军动了杀机,亡命皇姑屯。
7、导致张学良在奉军的威信下降,失去了最得力的支持。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原本张学良在郭松龄的支持下,在张作霖的袒护下,掌控了奉军近三分之一的兵力,以及全部精锐。这种情况下,权力交接时,张学良可以挺直腰杆,毫无畏惧。可现在,张学良要面对元老们的压力,导致奉军内部不稳。
8、导致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杨宇霆被杀。张学良失去了郭松龄,为了控制东北军,只能对不服命令的元老下手,处死了杨宇霆等人。
郭松龄反奉大战之后,奉军失去了倚重士官派、陆大派进行革新的动力,经济、军事实力都开始急转直下。张作霖开始梦想坐一次“龙椅”的感觉。虽然他最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可是,很快摔了下来,成了北洋军阀最后一任总统。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郭松龄的反奉大战,促进了北洋军阀的覆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7
1925年11月22日,奉系第三军团张学良麾下高级将领郭松龄,率7万人在滦州倒戈反奉,仅一个月后12月25日,郭松龄被奉军捕杀,曝尸奉天城。
“郭松龄叛乱事件”往小了说是奉军内部叛乱,往大了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1981年“九一八”事变50周年之际,张学良在台北谈到:“ 若郭松龄反奉成功,中国历史将被改写,可能就没有*二十年的九一八事变......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
郭松龄
郭松龄1883年出生在奉天(今沈阳),年轻时(24岁)曾南下广州投奔孙中山的护**,后返回奉天,经张学良推荐,加入奉军。
从1919年加入奉军,到1925年起兵反奉,6年时间里,郭松龄深受张学良赏识,算是莫逆之交,两人所在的第三军团,是奉系军阀6大军团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
按理说,郭松龄只要按部就班率兵打仗,凭借张学良的信任,他就等着平步青云,为什么还要起兵反奉?
.
在笔者看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表面原因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分赃不均,郭松龄战功赫赫却什么都没捞着。
当时,其他几个军团将领,李景林任直隶督办,张宗昌任山东督办,杨宇霆任江苏督办,姜登选任安徽督办,张学良和郭松龄所在的第三军团被排除在外。
这使得郭松龄大为不满,找张作霖询问,张却敷衍道:“你还是在我手下,对练兵贡献力量吧!”对此,郭松龄曾对部下说:
“真是可笑,摇羽毛扇的军师跑到第一线去挡头阵,简直不知这是什么安排。”
深层原因是郭松龄与张作霖之间,政见不一,隔阂已久。
前文说到郭松龄曾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熏陶,投身奉军的目的也是由于内心想“改造东三省”,这是郭松龄军事思想的基础。
而张作霖则是穷兵黩武,追求“武力统一”,主张“逐鹿中原”。郭松龄曾多次劝谏,反对派兵入关,认为是劳民伤财,并向张作霖立陈观点:
“我们在东北有这样大的地方,经济富庶,人口有三千多万,尽够我们干的了。这次进兵关内,打 败了曹、吴,已足雪当年之耻,如再驱兵南下,胜则成为众矢之的,败则损老将威名,不如雄踞关外,静观其变,养精蓄锐,再谋一统。”
这显然跟张作霖想的大相径庭,意见没有被采纳。
此外,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几个月之后郭松龄叛乱,并将所部改称东北国民军,不可不说孙中山的死对郭松龄也有一定的心理刺激。
.
孙中山奉安大典中的中山陵
而郭松龄决定叛乱最直接的起因是,1925年10月郭松龄在日本“观秋操”(日本陆军大演习)时候,偶然得知:张作霖欲与日本签订秘密条约,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换取日本的大批军火,用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郭松龄对此十分愤慨,当即告知了同在日本的国民军代表,并表示:
“张作霖为了个人的权利,不顾一切,出*家⋯⋯我是个军人,以身许国,不是个人的走狗,我不能昧着良心服从乱命。他若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
随后郭松龄回国,和冯玉祥、李景林结成了“反奉三角同盟”,于11月22日发动了反奉之战。
郭松龄起兵反奉功败垂成,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因为日本派兵干涉。
当时“郭奉之战”爆发后,日本*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暂不采取积极的援张*”。但当时日本人心里也清楚,在张作霖和郭松龄之间,他们只能选择张作霖,因为郭松龄无意投靠日本,东北暂无可换之“良驹”,遂又“违心”援张。
张作霖为了获取日援,不得不与日方签署了新的《日奉密约》,答应了日方许多无理的要求:
“...承认日本人在满蒙享有土地商租权、杂居权及工商业经营权,把间岛行政权让渡与日本,延长吉敦铁路,与图们江以东之朝鲜铁路接轨联运,允日在东边道、洮昌道等枢要增设领馆...”
也因为日本的直接出兵干涉,战争性质骤变,反奉战争上升为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郭军面对的劲敌已不是奉军,而是日本关东军、满洲派遣军等操控下的日奉联军。
.
1925年12月23日凌晨6时,双方在白旗堡交战,郭军主力三面受敌,被日奉联军围堵在了辽河西岸,营口余部又回救不及,陷入了四面楚歌之境。
23日晚8时许,郭松龄派代表赴日领馆斡旋停火,获回复:“已时过境迁。”
24日凌晨4时许,郭偕妻沿辽河南逃,25日被奉军捕杀,曝尸奉天城。至此,张作霖依靠日军的全面干涉最终摆脱了危机,重新掌控了满蒙局势。
平定郭松龄叛乱之后,张作霖对此前与日本签订的秘密条约,心生悔意,毕竟一旦履行,他张作霖就是千古罪人,于是张拒不履约,对此日本军方大怒。
之后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与此事有分不开的关系。
另外,经历郭松龄叛乱事件后,奉军元气大伤,“奉军五虎”痛失三将(姜登选、郭松龄被杀,李景林出走),张作霖对军中新派将领失去信任,将此前支持郭松龄的多名中高级将领统统移除军队,也导致奉军的战斗力开始下降。
同时张学良在奉军中的威信也下降,军中元老对其本来就不满,之后奉军内部动荡不安。
.
可以说奉军在1925年12月就已经死亡了,后来的奉军(东北军),虽然表面上看,仍然还是一股强大的势力,还在运作,但其实已经没有魂了,并不能称作是一个整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8
郭松龄这次叛乱,给奉军带来了巨大损失。
1、第三军团损失三万余精锐兵力,导致奉军精锐仅余两万;防守的张作相等军,损失更是达四万多;李景林损失万余人。
如图
2、奉军五虎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李景林、张宗昌,一下少了三个。姜登选、郭松龄被杀,而李景林因为参加过反奉联盟,丧失了张作霖的信任。张作霖将直隶督办委任给了张宗昌的部下褚玉璞,导致李景林不满脱离奉军。
3、郭松龄的得力干将魏益三率近两万奉军投奔了西北国民军,后来不但抵抗奉军进攻国民军,还参加了对奉军的北伐。
4、张作霖在经历这次剧变之后,开始不再信任新派士官,更加倚重张作相、吴俊升等旧派将领。支持郭松龄的中高级将领,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全被清除出军队,失去了带兵资格。这也导致了奉军的战斗力开始有所下降。
5、导致张作霖的左膀右臂,王永江出走。张作霖在稳定了东北局势之后,誓要入关报仇,导致了不同意继续战争的,主管东北财政,为东北的经济、教育、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王永江辞任。
6、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张作霖被日*杀。张作霖为了抵抗郭松龄,不得已跟日军签订了密约。可是,张作霖知道如果履行了,会被千夫所指,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理由,进行抵赖。最终,促使日军动了杀机,亡命皇姑屯。
7、导致张学良在奉军的威信下降,失去了最得力的支持。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原本张学良在郭松龄的支持下,在张作霖的袒护下,掌控了奉军近三分之一的兵力,以及全部精锐。这种情况下,权力交接时,张学良可以挺直腰杆,毫无畏惧。可现在,张学良要面对元老们的压力,导致奉军内部不稳。
如图
8、导致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杨宇霆被杀。张学良失去了郭松龄,为了控制东北军,只能对不服命令的元老下手,处死了杨宇霆等人。
如图
郭松龄反奉大战之后,奉军失去了倚重士官派、陆大派进行革新的动力,经济、军事实力都开始急转直下。张作霖开始梦想坐一次“龙椅”的感觉。虽然他最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可是,很快摔了下来,成了北洋军阀最后一任总统。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郭松龄的反奉大战,促进了北洋军阀的覆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9
郭松龄反奉这件事情,一直是东北老少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张作霖在一次直奉大战之败后,养精蓄锐,几年后,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役。第二次胜利之后,奉系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其中当属精锐的是张学良有郭松龄管理的第三兵团。
张作霖本是想让张学良树立军中的威信,郭松龄只需要起到一个帮扶作用即可。不料,张学良将大权全部交给郭松龄,导致郭松龄利益熏心,郭松龄是畅想着国家统一的,给的老张与小张提出建议后,被拒绝。郭松龄就准备反奉了,小张对于这个老师是十分尊重的。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在小张给足了他面子、威信之后,他却选择了背叛,老张在给小张的电报中,直接称呼张学良为汉卿先生,这无疑是让老张确信是小张要反老张。
小张当时在外巡查,这件事情他浑然不知,郭松龄单靠自己一个人敢反吗?他显然是不敢的,即使第三军团是老张的精锐,其他五大兵团,真正能够帮得上忙的只有张作相与韩麟春能够帮得上忙。这一切都是郭松龄计算好的,他与冯玉林、李景林达成协议。
当时张宗昌南下与孙传芳鏖战中,吴俊升在镇守黑龙江,冯玉祥也在热河方面发动进攻,汤玉麟也抽不出身来。
按理说仅仅依靠张作相与韩麟春是守不住的,可是几个关键性的因素,导致郭松龄反奉失败,奉军元气大伤,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郭松龄在奉天城下苦苦鏖战,冯玉祥为了利益却与李景林交手,反奉联盟宣告瓦解。士兵在收到小张用飞机撒下的信件之后,郭松龄手中所掌握的奉军已经是毫无战心,并无斗志,将无战心的时候,郭松龄就知道自己即将要失败了。况且张作霖还与日军秘密签订条约。
郭松龄与自己的妻子,开始往新民方向逃亡。不料遇到了吴俊升派来的骑兵,被捕后,没过多久就被张作霖杀死,反奉一事情宣告结束,可是张作霖损失的远不止是账面上的数字,他损失的还有自己的生命。
反奉结束后,张作霖的损失:
1、第三兵团实力大减,其中损失伤亡惨重,这是张作霖的老底子,几乎被打光,除此之后,第三兵团三万多人选择投降西北*军。
2、张作霖手下大将损失三员,姜登选、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被*毙,郭松龄被杀,李景林背叛张作霖,再也没有得到重用,只能出走奉军。
3、张学良在军中威信几乎全无,在小张掌权后,汤玉麟对小张的命令,闻之不尊。在日军进攻热河,汤玉麟逃跑一事上就能够看出。
4、张作霖由于在与日军签订条款后,不执行。导致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奉军落到了小张的头上,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老张在世的时候,尚且能够镇住之前的老兄弟,经过反奉一事之后,小张威信大跌,再无真正的权利。
总结:
其实对于郭松龄反奉一事上,老张损失的不只是部队,日军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与这件事情也是有着莫大关系的,若是老张不签订次条约,日军也不会去找张作霖的麻烦,这也就导致了张作霖此次事件死亡,他死之后,奉军犹如一盘散沙,奉军的部队在小张被囚禁之后,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被瓦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9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系获胜以后,奉军大举入关,留守东北的部队很少,特别是奉天只有3个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两个骑兵游击队,总共2.8万人,可谓兵力空虚。因此张作霖一时也是惊慌失措,差点通电下野。后来因为日本人的支持,张作霖得以把黑龙江、吉林的部队调到奉天,在巨流河和郭松龄的大军展开激战,并在关东军的直接支援下击败了郭军,张作霖才转危为安。
奉军
此外因为郭松龄部是奉系最精锐的部队。郭松龄战败以后,虽然这些部队大多重新归顺了张作霖,但是双方之间已经有了裂痕。还有像奉系大将、直隶军务督办李景林因为开始也倾向郭松龄,此后和张作霖也是貌合神离。
从巡防营开始到30万的东北军,张作霖麾下的奉军,其实从始至终一直是一只封建习气极为浓重的私人武装力量,再加上张作霖以土匪武装起家,从未接受科班教育,张作霖麾下的奉军从未以战斗力强著称。
虽然这支反奉大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但是,在张作霖稳下来,尤其是在日寇的介入拉偏架之下,郭松龄的反奉大军最终遭遇惨败,郭松龄也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奉军
也正是由于这场反奉战争,奉军中战斗力最为强劲、装备也最为先进的部队几乎被打光。从此之后,奉系系军队再次回到了之前的状态。奉军虽然依然拥有30多万大军,但是战斗力却一言难尽。
同样是由于反奉战争中奉系大军的精锐力量消耗一空,在少帅张学良上位之后,冲动的张学良在自己挑起的中东路事件中却一败涂地。因为,再强的爱国心也需要做实力做保障,而此时的奉军,在精锐部队被打光之后,显然不具备面对苏联军队的能力。
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