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4 04: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6:29
小鹏一则港交所公告,给业内的震动不小。
8月28日,小鹏汽车宣布,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车业务。同时双方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滴滴已经开发的车型,推出代号MONA的*车型,预计在2024年推出,定位在15万元级别。
双方的合作中,还基于车辆交付量签下对赌协议。滴滴要为新车型承担一定的销售任务。只要合作车辆SOP(开始量产)、完成第一阶段交付10万辆以上目标、完成第二阶段也是交付10万辆以上目标,小鹏汽车就还将向滴滴增发股份。
增发的总股比,包括收购滴滴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3.25%股份在内,总共不超过5%。
如果要拿到小鹏最多5%的股权,滴滴要卖掉最多36万辆合作车型。换个角度理解,这是滴滴与小鹏合作造车的一个开始。
这也意味着,滴滴此前的“达芬奇”造车项目正式被小鹏接手,而滴滴此后则会基于这款车型为小鹏提供包括研发、渠道等方面的支持。
在这次合作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合作造车不一样的地方,华为、百度与滴滴,虽然都是合作造车,但滴滴-小鹏模式,则是研发资产+销量换车企股权,可以说非常具有特殊性。这一模式在汽车工业史上难寻先例,在智能汽车大变革的新时代,恐怕也难以重现。
01
小鹏牵手滴滴,双方怎么合作?
根据小鹏8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的文件,小鹏与滴滴本次的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小鹏向港交所文件
首先,小鹏将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相关的全部业务资产,包括滴滴现有的所有研发测试设备、研发成果,滴滴相关业务的研发团队也会加入小鹏。
其次,此次收购将以股权对价的方式进行,股价以行市计算,定为每股64.03港元,股权兑现分为4个阶段,首次交割股权禁售期为24个月,其他阶段交割股权禁售期为12个月。
第一阶段即首次交割日当天,小鹏向滴滴以行价发行58164217股A类普通股;交割股份占到小鹏总股本的3.25%;
第二阶段,即双方合作代号为MONA的15万元*车型SOP当天,小鹏向滴滴交割4636447股A类普通股;
第三阶段,在上方合作车型在新车交付后的13个月内,滴滴对赌销量达到10万辆第一阶段里程碑后,小鹏再向滴滴最多交割14054605A类普通股(该股份数对应18万辆销量,实际交割股份数按交付数量比例而定);
第四阶段,在达到第一阶段里程碑后的12个月内,滴滴对赌销量达到10万辆的第二阶段里程碑后,小鹏向滴滴交割最多14276501A类普通股(该股份数同样对应18万辆销量,实际交割股份数按交付数量比例而定)。
小鹏港交所文件部分原文
最终如果滴滴如愿完成上述所有目标,将累计获得小鹏91131790A类普通股,占到小鹏扩大后已发行且发行在外约5%的股份,这些股份累计作价58.35亿港元,折合美元7.44亿。
最后,在业务收购的同时,小鹏与滴滴还将签署一项自2023年8月27日起,协议期为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核心即上文提到的代号“MONA”的产品项目。
该产品定位为*智能电动汽车,售价在15万元左右,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另外根据小鹏的透露,该车型将是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汽车,新品牌车型将与小鹏现有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
作为合作的另一方,滴滴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度的赋能。
披露文件后,小鹏也第一时间邀请媒体进行沟通会,对此次交易合作的细节进行了说明。何小鹏表示,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变革,行业最近出现各种各样的合作,而小鹏与滴滴在智能驾驶、出行等方面有共同的愿景,这是双方合作的大背景。
除此之外,关于双方的合作,还有很多更多值得注意的细节:
小鹏XNGP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其一,这款*车型将会引入小鹏XNGP智能驾驶系统,但是根据SKU的不同,智驾版将会主要面向C端销售,无XNGP的版本将主要面向网约车市场销售;
其二,何小鹏表示,MONA将会是小鹏第二品牌的一个开始,关于小鹏第二品牌,详细信息并没有披露,但根据何小鹏透露的信息,未来小鹏的产品战略很可能是多品牌并行,C端和B端两条腿走路;
其三,MONA的完成度很高,在这款车型之后,小鹏将会在这个平台引入扶摇架构的相关技术,所以在*10-20万元市场,MONA不会是小鹏的第一款车,在这之后,新品牌的后续车型“含鹏量”会越来越高;
其四,MONA之后的生产将由小鹏主导,后续将接入小鹏现有的生产线和供应链体系当中,小鹏表示,小鹏现有的产能调整之后可以满足MONA后续的生产任务。
以上就是小鹏与滴滴此次合作的详细梳理,总结下来一句话,滴滴造车选择了与小鹏合作对于双方来说,彼此牵手,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02
小鹏和滴滴,自己想要的都拿到了
对于小鹏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收益可观的买卖。何小鹏在沟通会上表示,MONA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准量产车型,滴滴此前在该业务上已经投资了几十亿,是一块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而小鹏收购资产的代价并不算高,3.25%价值37.24亿港元的股权再加上后续并不确定的对赌股权。
而相比之下,小鹏获得的溢出效益可就太多了。
比亚迪与滴滴合作开发车型D1
首先,小鹏之所以看上MONA,也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其对滴滴开发的这一*车平台的认可,毕竟在此之前,滴滴就基于网约车市场与比亚迪合作开发过代号为D1的车型产品,虽然这款产品销量不能算成功,但也为滴滴在后续自己的造车项目上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MONA作为一个准量产车型,对于小鹏来说不仅仅是快速在15万元*车市场推出产品那么简单,更大的收益在于,MONA可以为小鹏新品牌开发后续车型提供研发样板,同时也为高阶智驾在15万元级别车型中普及提供经验。
相对于从头开发一款新车型,这显然是更具性价比的方式,而且新品牌新车型(无XNGP版本)也将是平摊扶摇平台开发成本的一个很好的出路。
其次,滴滴作为国内最大的出行平台,B端渠道潜力巨大,对于现阶段亟需扩量自我造血的小鹏来说,这款蛋糕极具吸引力。
这里的渠道不仅仅是销售渠道,还包括围绕B端出行的补能网络、品牌营销乃至保险等各个方面的赋能,总之小鹏想吃B端这碗饭,滴滴绝对是一个最优质的合作对象。
小鹏G9 Robotaxi测试车
最后,是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收益,滴滴作为一个出行平台,对接Robotaxi具备天然的优势,目前小鹏G9 Robotaxi车队已经在广州开跑,小鹏独自建立一个出行平台承接Robotaxi成本太大,对接滴滴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双方在自动驾驶数据方面的合作也有很大的潜力,目前我们尚不清楚MONA流入滴滴平台之后,双方是否会共享该车型的采集数据(网约车就是行走的摄像头),但至少有合作的可能。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小鹏XNGP一旦接入滴滴大量真实且多样性够大的数据,前者自动驾驶方案的迭代速度会有很大的提升。
作为合作的另一方,滴滴同样也没亏着,从当下看,小鹏已经走过了低谷开启上升的趋势,其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技术实力也有目共睹,仅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小鹏确实是一个优质的投资标的,滴滴持有3.25%的股份(还有后续不确定的对赌股份)也不算亏。
除此之外,滴滴此前虽然并未公开造车,但“达芬奇项目”(滴滴此前的造车项目)业内也是公开的秘密,不过,汽车行业卷到现在,对未量产的后来者压力巨大,滴滴同样如此。
与小鹏的合作无疑是一种更具性价比,也可以更快落地的方式。
在此之后,滴滴可以抛去重资产的拖累,借助自己的平台优势为车企赋能,业务更加聚焦。同时,小鹏作为滴滴生态体系中首个整车合作伙伴,MONA对于滴滴来说,也是其与车企合作生态的一个模板,可以为其后续的合作打造样板间。
03
小鹏+滴滴,合作造车新模式
互联网+车企合作造车,前有华为问界模式,后有百度+吉利的模式,现在滴滴又牵手小鹏。
但在此之前,众多大互联网公司投入造车大潮,本来希望以自身积攒的智能化能力和大生态系统为汽车赋能,主打的是一个亲自上手,做车企的竞争者。
百度造车项目集度
从百度到小米,从滴滴到华为,初衷莫不是如此。一开始,市场对于这些玩家的态度是看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互联网自带的智能化基因和生态,可以更好的赋能汽车,亲自下场造车则可以省去中间环节,还能为互联网企业技术赋能整个行业打造标杆。
但从现在来看,这种观点有点过于乐观了。就在最近一段时间,高喊华为汽车的余承东闭麦,转而以问界为核心广泛寻找合作伙伴,奇瑞、北汽、江淮都在问界朋友圈内。
同时,梦醒的百度也快速转舵,将此前集度的准量产车转到吉利旗下,成立新品牌极越,首款车型极越01亮相成都车展。
现在,滴滴也给出了同样的选择。原因有很多,比如整个市场大环境越来越卷,对后来者不够友好,以及*收紧资质难拿,再比如企业根据自身投入产出周期的考量,寻找帮手加速落地。
但相比之下,滴滴合作造车的模式略有不同,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传统汽车行业与现在汽车行业的上下价值链进行解构。
在传统的汽车行业,汽车的全生命链条包括上游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等。这些环节在销售之前,都由车企负责。销售及之后都由合作方负责,和车企关系不大。但现在,随着智能化的深入以及B端平台出行的接入,汽车生产链条在销售后面,还有运营。
华为智选项目问界
华为的两种模式,包括华为智选和HUAWEI Inside,华为自己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超级供应商+销售渠道商,旨在提供包括三电、智能化乃至全套车辆超级底盘在内的核心技术以及后期的销售(智选模式),但不涉及生产、服务和车辆运营。
极越的方式则更加简单,根据百度官方最新的口径,之后百度与集度将以供应商的方式出现,所有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