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坚守原则的袁盎,曲高和寡的晁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4 13: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22:04
袁盎是楚地人,因为哥哥的缘故担任了官职,按道理讲这个官位来的有点不清不楚,但是袁盎的能力却不是吹出来的。但是周勃官拜丞相,在朝堂之上汉文帝对周勃十分尊敬,散朝的时候还要亲自送周勃,因此周勃就骄纵起来,有点不可一世,不太把汉文帝这个皇上放在眼里。
袁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最着急的是没有人给皇帝提建议,没人干的事我来,别人害怕我不怕。他对汉文帝进谏道:“你认为周勃是重臣还是功臣,为什么要如此厚待他呢?”汉文帝说他认为周勃是重臣。袁盎说陛下错了,周勃可以说是功臣,但不能说他是重臣,因为重臣是能够和陛下生死与共的人,当年诸吕乱政,刘氏天下岌岌可危,周勃身为太尉手握兵权,但是并没有果断出手。在天下都要讨伐诸吕的时候,因为周勃在哪个位置上,所以他才和陈平等功臣一起消灭诸吕,建立了不世之功,因此周勃可以说是功臣,但不是重臣。汉文帝听了之后,便不再对周勃表示尊重,而是变得越来越严肃起来,周勃因此也不敢飞扬跋扈了,开始敬畏起皇帝了,这里面主要是袁盎的功劳。
周勃知道这是袁盎的建议,就指责袁盎说,我和你哥哥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而你却在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袁盎认为自己做的合乎理法,没有什么亏心的,因此并不向周勃道歉。后来周勃被免去了丞相之位,回到自己的封国,不久以后封国有人向朝廷告周勃造反,周勃被关到了监牢里。朝廷里的大臣没有人敢替周勃说话的,这个时候袁盎证明周勃无罪,是有别有用心的人诽谤他而已,周勃最后被无罪释放,周勃对袁盎的品行十分敬佩,和他成为了刎颈之交。
淮南王刘长来京朝见的时候,杀死了辟阳候。袁盎向汉文帝建议说:“诸侯过于骄横,这是取乱之本,应该适当的减少他们的封地,这样对朝廷和诸侯都是有好处的。”汉文帝没有听取袁盎的建议依旧对刘长十分骄纵,后来淮南王牵连到了一件造反的案件里,汉文帝十分生气,便让人把刘长放到囚车里发配到蜀地。袁盎对汉文帝说陛下向来骄纵淮南王,可以说他今天的问题就是您一手造成的,现在您对他这么绝情,前后的落差太大了。刘长生性刚直,受不了这委屈,万一半路上感染了风寒死在半路上的话,天下的人都会说您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您就会背上害死弟弟的恶名。汉文帝还是听不进去,结果不久以后就传来了刘长染病身亡的消息。
汉文帝十分悲痛,茶饭不思,这个时候袁盎又来了,看到袁盎,汉文帝十分惭愧的说:“因为没有听您的建议,我才落得这个下场。”袁盎说您请放宽心,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可挽回了,因此不用难过,况且您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不足以影响您的名声。当年太后生病,您亲自照料,所有的药都要自己先过目,不眠不休,不曾合眼也不曾脱掉自己的衣服,这就是天下至孝的楷模;吕后当政时,大臣专权,您毅然决然的从代地来到祸福难料的京城,提现了您非凡的勇气;您面对天子之位的*,先后五次推辞不接受,这就是仁者之心。再说您并不是要杀死淮南王,而是要他受到一些教训,可是看管淮南王的官吏没有尽责任,不是您的责任,而是官吏们的过错。汉文帝的心情好多了,他问袁盎后续我该怎么做来补救吗?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吧!汉文帝就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了王,天下人都说汉文帝是难得的圣明君主。
能力突出的人往往会遭到小人的嫉妒,汉文帝身边的宠臣宦官赵同就经常背地里说袁盎的坏话,为此袁盎十分焦虑。袁盎的侄子袁种是皇帝身边的侍卫,他对袁盎说你和他斗,在朝廷上侮辱他,让他没有诽谤你的机会。
一次天子出巡,让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便上前说道,难道我们没有能人了吗?非要身体不健全的宦官和天子一起同行呢?汉文帝笑了笑,认为袁盎说得对,便让赵同下了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对袁盎十分敬畏。
汉文帝一次要从霸陵的西坡驾驶马车冲下来,袁盎听说了之后就骑马来到汉文帝身边,汉文帝说你害怕了吗?袁盎说我不是害怕,而是认为万岁没有把高祖的嘱托当回事,不拿自己的安全当回事。汉文帝听完十分感动,认为袁盎忠心可嘉,因此便放弃了这个危险的行动。
袁盎还十分重视礼仪,对于不遵守法度和礼仪的事情绝对不会退让。汉文帝的爱妃在宴会的时候位置摆放和皇后并列,袁盎认为不妥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了拉,慎夫人很生气,就不参加宴会而独自离开了。袁盎便向汉文帝进言,慎夫人只不过是您的一个妾,就算您十分喜爱她,也不能坏了礼数,忘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度。况且您喜欢慎夫人,就重重的赏赐她,难道忘了昔日戚夫人的可悲下场了吗?汉文帝把袁盎的话告诉了慎夫人,慎夫人认为袁盎说的很有道理,就赏赐袁盎黄金五十斤。
袁盎因为多次直谏,因此很不招人喜欢,因此被外派到吴国去做相国。袁盎知道吴王有不臣之心,因此就整天喝酒,对于吴王的一些做法并不过问,只是经常劝谏吴王不要有不臣之心。为了不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袁盎还接受了吴王给予他的一些财物,这种做法给了别人*袁盎的机会。
这个敢*袁盎的人就是晁错。汉景帝时皇帝身边的红人,袁盎做为汉文帝时的能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这个路数汉景帝不喜欢,汉景帝欣赏晁错这个类型的。
晁错提出了削藩的主意,得到了汉景帝的赞同,但是有点操之过急,且很多具体实施层面的东西都还很不成熟,因此导致了诸侯的强烈反对,这也是七王之乱的由来。晁错的父亲是有眼光的,他来到京城对晁错说,儿啊,你推行削藩的目的是什么?晁错回答是为了巩固天子的权力,削弱诸侯的势力。晁错的父亲叹了口气,你巩固了刘氏的天下,却让我们晁家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我看你还是放弃吧。晁错不听父亲的建议,老父亲见晁错一意孤行,就服毒自杀了。
不久在袁盎和窦婴的努力下,汉景帝为了迅速平定叛乱,采取了丢卒保车的策略,诛杀了晁错,晁错成了名副其实的弃子。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替晁错说话,曲高而和寡的晁错被汉景帝无情的抛弃了,汉景帝用晁错的头堵住了诸侯造反的口实,让七国的叛军出师无名,为后期周亚夫彻底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盎和晁错都是很有能力和才华的人,但一山难容二虎,他们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晁错被腰斩,袁盎被刺杀,两个人的恩怨才最终画上了句号。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