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带怎么划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4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56
地球上的五个基本气候带是怎样划分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关于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最早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上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等五个气候带。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是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但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的基础。另外,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极地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56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57
根据
太阳高度
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
南温带
、
北温带
、
南寒带
、
北寒带
。
那么
五带
究竟如何划分呢?
热带:一年当中,
太阳直射点
总是在北纬23°26ˊ和南纬23°26ˊ之间来回移动。只有在南、
北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才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是全球最多的,称为热带。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大,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太阳高度角
在90°—43°8′之间变化。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
变化幅度
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2小时50分。所以热带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变幅很小,只有相对热季和凉
季之
分或雨季、
干季
之分。
寒带(南寒带、北寒带):南
极圈
以南、
北极圈
以北地区,太阳高度很小,可以观察到
极昼
和
极夜
现象,得到的太阳热量极少,气温很低,称为寒带。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小,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23°26′,且有
负值
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
没有太阳
辐射。所以这一地带是地球表面气温最低的地带,一年之中只有冬、夏之分,而无春、秋之别。
温带(南温带、北温带):
南北回归线
到南北极圈之间的中纬地带,得到的光热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温也较适中,一年四季分明,称为温带。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8′,南、北温带的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2%。本带内太阳高度变化很大,在回归线上的变幅为90°—43°8′之间,随纬度增高,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到极圈的变幅在46°52′—0°之间。太阳高度一年之中有一次由大到小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出现一高一低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57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58
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热带:南纬23°26’和北纬23°26’之间。
南温带:南纬66°34’和南纬23°26’之间。
北温带:北纬66°34’和北纬23°26’之间。
南寒带:南纬66°34’和南纬90°之间。
北寒带:北纬66°34’和北纬9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