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4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26
可对以下范围的危害、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1) 厂址及环境条件:对厂址地质、地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条件进行分析。
(2) 厂区布局:生产、管理、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品等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厂区道路、货物装卸区等等。
(3) 建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及装置:①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等设备及其备用、控制、操作、检修、故障、失误等紧急异常情况。②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③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操作、静电、雷电。④危险性较大的设备、高处作业设备。⑤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危险品、温湿试验装置、钻床、气泵等。⑥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险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⑧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6)流动或临时作业场所:工程施工场所、技术服务场所、车船等交通工具。
四、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危害因素辨识的第一个关键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个关键是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其基本方法有:
(1) 本分析法 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指导书”,对照危险分类和事故类型、职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潜在的危害。例如:某班组进行线路的焊接。其潜在的危害有:A、使用电烙铁产生的烟雾对人的危害、漏电对人的危害、高温的危害。B、人体的静电对IC芯片危害。C、用手工进行管脚成形时对手或对元件损坏,等等。(若用锡炉来浸板;那么锡炉的漏电、高温、烟雾,助焊液蒸发(易燃)等等因素对人危害或环境的影响等。)
(2)工作安全分析 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风险程度。在识别过程中要,要考虑作业活动信息和存在的各种类别的危害。步骤可分为:选定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对每个作业步骤进行危害辨识→危害汇总→定期检查和回顾。
(3)安全检查表 对某项作业活动、某个工作系统、某种装置,根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系统分析及研究的结果,结合运行经历,归纳、总结所有的危害、不符合,确定检查项目并按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就是安全检查表法。
(4)预先危险分析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性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风险程度。主要是依据同类作业活动或工作系统过去发生过的事故经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风险程度。分析过程中应考虑的项目有:①危险物品;②系统部件间接口的安全性;③与安全有关的设备、保险装置和应急装置等;④影响控制安全性的重要的软件命令和响应;⑤包括生产环境在内的环境条件;⑥操作、试验、维修和应急规程。
(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对于一个作业活动,分析各个环节各种可能的失效类型对作业活动目的影响,或者对于一个工作系统,分析各个子系统、设备、元件的各种可能的故障类型,对工作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危险。
(5) 利用经验 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来进行危害辨识。
五、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很大的特征。目前,国际上己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在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域重大危险源两种;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四大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27
危险源辨识,是指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危险源的评价,是指对辨识发现的危险源进行打分,确定危险性大小。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我们安全管理的基础,有针对性的对重要的危险源进行重点管控。
那么如何进行辨识及评价呢?又如何区分什么是重要的危险源呢?
危险源辨识:
应充分采用系统安全的分析方法,对生产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那么系统安全的分析方案有哪些呢?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有(1)预先危害分析PHA;(2)事故后果分析;(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5)事故树分析ETA;(6)故障树分析FTA;(7)管理疏忽和危险树MORT等。
我们国内也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可以作为危险源辨识的一些提示。如《GB/T 13861-2009_生产过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分类与代码》及《GB 6441-1986_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
▲车辆伤害事故
危险源在实际的辨识中,一般采用的方式为经验法,那么在采用经验法进行辨识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问题,第一是辨识的员工对工作现场一定很熟悉,对设备设施具有充分的了解;第二是可以采取对设备设施的能量进行辨识(化学品?机械能?电能?等);第三是辨识过程需要充分结合员工的作业行为并涵盖所有作业行为,包括有正常作业、维修、维护、应急等情况。
第四是发生过事故的危险源,需要纳入辨识中。
▲危险源的辨识也应该坚持PDCA的循环理论
危险源的辨识并不是辨识一次就完了,随着人员对设备的了解的不断深入、发生事故事件、四新导入、设备的老化等,需要不断的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再辨识,以保证有效性。
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评价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造*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
简单来说,危险性的评价大致就是关注可能性与严重程度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登高作业
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是必然的,任何工业生产系统中都存在的很多的危险源。受到实际人力、物力等方面因素的*,不可能彻底消除或完全控制危险源,只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消除或控制危险性较大的危险源。危险性很小的危险源,基本可以忽略。危险性大小确定后,可以作为采取控制措施优先次序的依据。
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法是LECD法。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
C--事故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
D=L*E*C,D--危险源的危险性大小。
具体的评价方法可以百度,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D值越大,则危险源的危险性越大。
当我们发现D值很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很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采取控制措施进行预防,明天再给大家讲危险源的控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