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榜的义意和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31
曾:céng ㄘㄥˊ,zēng ㄗㄥˉ。《说文解字》:“曾,词之舒也。从八、从曰、囱声。”。分别向背之形是八之范式。象口气出言语是曰之范式。穿壁以木为交窗是囱之范式。八、囱、曰、三范式叠加。分别向背之言内外前后相则之是曾之范式。
曾:céng ㄘㄥˊ。
本义:尝,表示从前经历过。如:曾经、未曾、何曾、曾几何时。衍义:古同“层”,重(chǒng )。
曾:zēng ㄗㄥˉ。
衍义:引申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父、曾孙。衍义:古同“增”,增加。
衍义:引申指“竟,简直,还(hái )”。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衍义:又用作姓。(céng ㄘㄥˊ,zēng ㄗㄥˉ)榜是太平天国早期宣传组织群众的主要方式,类似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揭帖、现代的墙报。它一般用黄纸,或印刷或手抄。正文前往往注有发榜的机关和*的姓名、职衔,并按内容冠以“诲谕”(威严者)、“谆谕”(寻常者)、“瑞谕”和“钧谕”(和平者)等字样。除天王名义发的榜贴固定地点外,其余的“遍贴通衢”。太平天国兴起时,揭露清王朝和贵族地主罪行,号召四方豪杰起义的文告、著名*宣言《奉天讨胡檄》等,都是用这种方式向群众公布的。以后,每攻打一个地方,必先派人潜入秘密张榜;占领后,又用它公布天王诏旨,宣传*法令等,号召人民“共打江山,共享天福”。太平天国另一宣传群众的形式是广泛散发小册子。小册子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散发面之广、印刷之精细是历来农民起义所没有。同太平天国并肩战斗的天地会、小刀会等也是充分利用榜和小册子动员组织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进行决死斗争的。[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31
[ zēng ]
1.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古同“增”,增加。
3.竟,简直,还(hái):“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 céng ]
1.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古同“层”,重(chǒng)。
⊙ 基本注解
榜
bǎng
(1) ㄅㄤˇ
(2)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帖(官府的公告)。红~。张~。光荣~。~文。发~。~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3) 郑码:FSWS,U:699C,GBK:B0F1
(4) 笔画数:14,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4143454153
⊙ 词性变化
榜
bǎng
〈动〉
(1) 公开张贴文书、告示 [put up]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
(2) 又如:榜谕(发榜下告);榜募(张榜招募)
(3) 题署 [inscribe]
而州之僧舍无所谓藏经者,独榜其所居室,曰“思无邪斋”。——宋·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
(4) 另见bàng;b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