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4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05
这篇文章谈谈隐私。之所以谈这个话题,是看到吉利集团的李书福在一次会议上这么说:
我心里就想,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这些问题非常大
李书福懂汽车,但看起来不太懂互联网和隐私是怎么回事。不过,他的说法倒是一部分用户的想法,腾讯为此还特地做了回应。
作为一个比较理性的用户,我当然不会认为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原因也简单,信息量太大了,看我的信息也没用。我倒是想天天看马化腾的微信,以便决定怎么买腾讯的股票。当然,这是玩笑话,我要说的意思是,如果要看别人的隐私,你的目的是什么,要付出多少代价。
李书福在会议上说的另一句话更值得注意:
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部透明的,走在路上到处是摄像头,开个车到处都是闪光灯,很亮,稍微一停他就啪啪啪的照,你坐在车里面几乎很难回避这个现实。
如果看过美剧《疑犯追踪》,会发现编剧担忧的不是未来,而是我们的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没有隐私的时代。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重视自己的隐私。因为,你的隐私数据泄露到什么程度,对你才是真的有影响。
假设,有一台超级计算机,The Machine,知道你所有的隐私信息。但是,这台计算机从不会用你的隐私去危害你。那么,你可以认为自己的隐私是安全的。这台超级计算机,某种意义上是存在的,你自己就是知道你所有隐私的超级计算机,你的手机上也存储着你的所有隐私信息,还有,这个世界上某个不能言说的地方,可能也存储着你的所有隐私信息。怕么?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不需要怕,但你应该知道当下的情况。
有人说,那么,反正我信息都被超级计算机知道了,那么我干脆破罐子破摔了,隐私值几个钱?当然不是这样,如果你小区附近房地产中介知道你的电话号码,也知道你最近在搜索引擎上搜过附近地段的房价,很可能就会频繁给你打电话,对你造成干扰。你不在乎的隐私,这时候就变得有价值起来。
经常有人向我抱怨,说我刚在百度上搜索了某个疾病信息,没过几分钟就有私人医院给我打电话,百度真垃圾,出卖我的信息,这个情况下,百度可能只是背锅的。你并不了解打开手机上的浏览器,访问百度,输入关键词,返回结果这个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所以你觉得出了问题就是因为百度。
我当然不喜欢百度公司,过去的文章里也经常骂百度,所以,在这里居然说不都是百度的错,应该不会被认为是收了百度的钱。
以我所知,上述这个查询的过程,中间有好几个环节都会把你的行为透漏给第三方。一个是运营商层面的 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技术实现的,一般称之为深度报文检测或深度包检测。另一种,是灰产的流量劫持。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性,比如你用的浏览器也在分析你的关键词,你的输入法也在分析你的关键词?
为什么你这么值得分析?因为有些搜索意向很值钱。如果搜索房价,你买房的倾向性很高;如果搜索疾病,可能有求医问诊的可能;搜索教育类信息,可能你要给孩子上培训班?这些背后都存在很大的商业价值,所以,无论是灰产黑产,都会盯着。
再比如,你这个月信用卡账单信息刚发到你的手机上,没过一分钟,又来了一条垃圾信息,是现金贷的广告。一次两次你可能觉得就是巧合,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每次都这样。
做现金贷的公司怎么知道你的信用卡账单信息呢?按照前面李书福们对微信的逻辑来推测,肯定这个黑锅是银行信用卡部门背,一定是他们泄露了用户的信息嘛。
答案是,不排除是银行信用卡部门出问题。更大的可能是,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可能是银行信用卡部门泄露信息,比如,银行内部有员工监守自盗,定期把记录导给第三方公司卖钱,这种事有没有过?有,公开报道里就有。但这种方式效率太低,还以有其他可能么?有,第三方短信发送方层面会不会出问题?会,银行接口信息过来了,号码包传过来了,中间有无数个可能性导致信息泄露,比如被黑客拖走了信息。还有没有可能?有,电信短信网关层面直接过滤分析,然后按照各种信息分门别类,卖信息就行了。哪一种更有效率,那一种方式更精准,哪一种成本最低,哪一种可能性就越大。
双11的前后,几乎每个人都收到大量的营销短信。其中的一部分短信来自己你买过东西的商家,其他则是不明来源,他们怎么知道你手机号码的?获取号码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能性。
你在一个店铺买东西,基本上留的是自己的号码,这个号码会在淘宝存储,会在支付宝存储,会在物流公司存储,会印在快递单上,会被快递小哥看到?商家和快递公司给你的通知信息,里面包括你的联系方式,还有无数个途径会泄露你的号码。甚至,当你拆了快递,扔了包装盒在垃圾堆里,那上面还有你的信息呢。当然,现在有些公司开始注意这方面的信息处理,把一些信息隐藏掉,但仔细看快递包装,上面信息还是很完整的。
尽管一些公司网络层面的安全防护做的很好,但如果有人假扮清洁工,去翻这家公司垃圾桶里的各种信息,可以找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肯定不少。这个工作,专业领域叫社交工程/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或简称社工。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商业间谍吗?你没见过,但不代表没有。或许,这些商业间谍就在做这些事情,但他们不会去知乎上洋洋洒洒给人揭秘自己的工作吧。
总有人被电话诈骗之后一头雾水,我什么都没做啊,骗子怎么会知道我这么多信息,你不可能什么都没做,你所有网站用同一个密码,你去商场购物,你买车,你住院生孩子,孩子上幼儿园,你出行坐飞机订票,你旅游办护照,你在社交网络上晒美食,晒*?你的一切日常行为,都会涉及到隐私的泄露。这些信息被拼凑起来,可能比你自己都了解你,然后用来骗你或是骗你的亲戚朋友,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即使你觉得自己是普通人,并不代表你的信息不值钱,并不代表你不会被人盯上。要知道,能泄露你隐私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你的信息,加上其他信息,拼接起来,就可能被用作更坏的用途。比如,现在还有不少公司被骗钱,方式很简单,骗子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到公司的通信录和 QQ 信息,然后伪造一个群,把新来的财务拉进群,假冒公司 CEO 告诉财务打款到某个账户。这种*听起来很小儿科,但现实世界里还在不断发生。
李书福说担心腾讯看他的信息,那么,是不是他应该鼓励公司员工更多用电话,用传真、短信或是邮件去交流信息呢?那样恐怕他就更睡不着觉了。在相对安全和更不安全之间选择一个,应该怎么选?
如果腾讯可能看你的信息,那么电信运营商是不是更能看你的信息?我们要问,腾讯看你信息的动机是什么?代价是什么?如果有人证实,腾讯某个员工偷着看用户的聊天信息,那么,腾讯明天股价会怎样?要付出的成本太高。假设某个人一旦做坏事,代价是多大?你的信息通过微信传输到另一个用户,有多少个不受控制的中间环节?中间环节越少,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少。
一部分新卢德主义(Neo-Luddism)者的倾向性是,认为应该回归到信息技术发明之前的状态,不用智能手机,不发邮件,不网购,拒绝沟通和交流,隐私信息会得到最好的保护。另一种极端的想法是,生活里只用绝对安全的端到端通信,不安全的通信方式一律不用。但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人人都可以提高自己隐私保护的可行措施是什么呢?
永远不要贪便宜。比如填写一大堆个人资料去换取折扣或优惠信息的行为并不可取。不要偷懒。比如所有网络服务都用同一个密码,几乎就是开门缉盗的行为。具备基本认知:自己的隐私是有价值的。
我们对隐私应该担心什么呢?怎样设定隐私的边界?如果我们不得不交出自己的所有隐私(指纹、DNA),有什么机制能确保隐私不被滥用?如果有人恶意侵犯公民隐私,惩戒是否足够有震慑力?当一个人遭遇网络暴力的时候,怎么保护自己?
如果我们未来生存在 The Matrix 之中,我们的隐私还将包括什么呢?
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该是什么?
源自冯大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06
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隐私。从法理角度来讲,隐私是已经发生了的符合道德规范和正当的而又不能或不愿示人事或物、情感活动等。除却我们的私人账号和密码,浏览记录、聊天记录甚至购物记录都是隐私范畴之内。具体而言,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应该从几个方面下手: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06
我们的隐私,可能是在自己不经意间泄露的,譬如在网上发布带有地理位置的图片,上网的时候错点其他存在风险的网站,以及为手机app提供了多种权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07
各种渠道都可能泄露。如果你想查询是否泄露,建议你去chayins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