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四文学革命问问几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3:18
1.五四文学*是如何发生的?
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这场文学*,是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起的 。1917年1月 ,《新青年》发表胡 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改良文学的“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还提出“言文合一”,白话文学应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论》,提出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两篇文章成了文学*的纲领和宣言。文学*主张立即得到一些同道和青年的响应。钱玄同表示“绝对赞同”,并把那些专事拟古而风行一时的骈文和散文斥为“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他还以语言文字演化的历史事实为文学*提供了证据。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等文,对于破坏古文的迷信、建立美的白话散文,破坏诗歌旧韵、重造新韵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在这场文学*中,出现了哪些著名人物,他们又对中国文学的未来发表了哪些看法?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等。
1917年 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发难的第一个信号。这篇文章提出,“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胡适还依据历史进化的眼光,反对旧文学言文分离的现象,主张文学语言同口语的接近,提出了白话文学应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思想。接着,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文学*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军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与社会*思想*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三大主义”反映了反对虚伪艰涩的封建旧文学,建设现实主义的新文学的历史要求,使得文学*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了陈独秀在文章中还表示,愿同国内外文学界豪杰之士一起,“不顾迂儒之毁誉”,而明目张胆地与“桐城派”、“骈体文者”、“江西诗派”等代表的“十八妖魔”宣战。陈独秀这篇富于战斗性的论文,实际上成为发难时期文学*的纲领和宣言。
《新青年》的文学*主张反映了历史的趋势和时代的要求,很快便得到一些同道和青年的响应钱玄同在给《新青年》编者的许多信中最早表示了“绝对赞同”的态度。他对封建旧文学的种种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1917年 3月致陈独秀信中第一次把专事拟古而风行一时的骈文和散文大家们指斥为“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他还从语言文字演化的历史事实为“言文一致”的观点和白话文学应为文学之正宗的主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刘半农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等文,探讨了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的界说,对于破坏古文的迷信、建立美的白话散文,破坏诗歌旧韵、重造新韵等问题,都进行了建设性的研讨。钱玄同的《〈尝试集〉序》傅斯年的《文学革新申议》,或从文学语言与口语分化的历史,或从文学发展新陈代谢的规律,论证了新文学代替旧文学是势在必行的。1917年8月,钱玄同还第一个提出《新青年》发表文章应“渐渐改为白话”,并表示从这时起自己一切文章通信躬身励行。这些文章和意见,猛烈地冲击着封建文学的堡垒,促进了文学*的深入。
3.你怎么看待五四文学*,你认为它取得了什么成就,带来了哪些问题?
在五四文学*中诞生的新文学,使中国文学从语言文字、文学体裁、表现手法到思想内容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开始了中国文学现代化变革的进程,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四”文学*明显存在一些弱点,如对待过去的文学传统缺乏具体分析的历史的批判精神,所提倡的平民文学只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市民文学,因而还不能使文学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接近,但是就其理论主张的时代性质和创作实绩的崭新特征来看,这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3:19
1: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因此把这次文学*叫五四文学*.
2:恽代英,徐秋白,胡适 3: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3:19
以一九一五年《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为开端、作为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新文*动,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姿态;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周树人(鲁迅)、周作人
在五四文学*中诞生的新文学,使中国文学从语言文字、文学体裁、表现手法到思想内容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开始了中国文学现代化变革的进程,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网上都有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3:20
1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有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胡适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发表了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3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3:20
五四文学*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要求被拒接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