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上的文化论争的主要议题是什么?有哪些重要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05:47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文化史中的重要范畴,是文化延续、发展中互为因果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冲突通过言论所表现出的不同思想观点的冲突就是文化论争。《中国现代文化论争》围绕近代以来在中国发生的白话文与文言文、新文学与旧文学、反孔与尊孔、*教存废、东方化与西方化、科学与玄学、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中医与西医等八个方面的论争,利用丰富的史料系统论述了文化论争的内容及其结果,探讨其中不同观点的背景、动机,并进行了公允的评价,客观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国现代文化论争》的作者是焦润明。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化论争》(作者焦润明)围绕近代以来在中国发生的白话文与文言文、新文学与旧文学、反孔与尊孔、*教存废、东方化与西方化、科学与玄学、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中医与西医等八个方面的论争,利用丰富的史料系统论述了文化论争的内容及其结果,探讨其中不同观点的背景、动机,并进行了公允的评价,客观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基本线索,全书分为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争;新文学与旧文学的论争;关于*教存废的论争等数章内容。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论》,正式掀起文学*。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文学*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改造社会之途。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05:47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文化史中的重要范畴,是文化延续、发展中互为因果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冲突通过言论所表现出的不同思想观点的冲突就是文化论争。《中国现代文化论争》围绕近代以来在中国发生的白话文与文言文、新文学与旧文学、反孔与尊孔、*教存废、东方化与西方化、科学与玄学、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中医与西医等八个方面的论争,利用丰富的史料系统论述了文化论争的内容及其结果,探讨其中不同观点的背景、动机,并进行了公允的评价,客观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国现代文化论争》的作者是焦润明。编辑推荐《中国现代文化论争》(作者焦润明)围绕近代以来在中国发生的白话文与文言文、新文学与旧文学、反孔与尊孔、*教存废、东方化与西方化、科学与玄学、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中医与西医等八个方面的论争,利用丰富的史料系统论述了文化论争的内容及其结果,探讨其中不同观点的背景、动机,并进行了公允的评价,客观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基本线索,全书分为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争;新文学与旧文学的论争;关于*教存废的论争等数章内容。《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论》,正式掀起文学*。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文学*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改造社会之途。"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05:49
时赠送纸质打印版!同时手机电脑复习电子版!包括考研考博、英语日语俄语、经济、银行、证券、会计、物流、教师、心理、土木、建筑、环保、质量、职称、监理、医学、药师等考试考证资料
中国文化史课后题答案
导论 (1)
重点难点问题 (1)
1.“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1)
2.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1)
3.中国文化的特质及其世界影响。 (1)
4.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2)
复习思考题 (2)
1.“中国”一词的本义、引申义及现代义为何? (2)
2.“文化”的本质内涵为何?广义文化包括哪几个层面? (2)
3.中国文化史发生过哪几次转折,其主要内容为何? (2)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发祥 (3)
重点难点问题 (3)
1.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差异。 (3)
2.儒家关于“黄金圣世”的理想描述。 (3)
复习思考题 (3)
1.原始宗教的内容有哪些? (3)
2.代表性的新石器考古文化有哪些? (3)
3.如何认识传疑与信史之间的关系? (3)
4.上古时期的中国人是由哪三大部分组成的? (4)
第二章青铜时代 (5)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5)
1.中国文明的起源。 (5)
2.宗法制度的规定及其实质。 (5)
3.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异同。 (5)
复习思考题 (6)
1.文明起源的标志有哪些?为什么说中国文明起源是多源而不是一源的? (6)
2.中国早期文字的形态有哪些? (7)
3.中国古代青铜器有哪些种类?其特点是什么? (7)
4.什么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其结论是什么? (7)
第三章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8)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8)
1.“轴心时代”(元典时代)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8)
2.先秦诸子各家的理念。 (8)
3.中国早期知识人从巫史到士人的转变。 (9)
4.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性。[参考“重点笔记”本章节第1、3、6节] (9)
复习思考题 (9)
1.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