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43
陆缘断陷型含煤盆地主要包括东海、珠江口、莺琼、北部湾、台西、台西南等含煤盆地。是全球环太平洋新生代聚煤带的一部分(戴金星,1997)。这些含煤盆地围绕陆地分布,总体属“*边缘裂(断)陷系”。受周边构造单元的影响,盆地的发育特点变化较大,属性不同,分类归属认识尚不一致。但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图8-16 川西地区龙深1井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地层岩相剖面图
(据西南石油地质局,2008)
1)大地构造位置都处于减薄的*地壳及*与大洋过渡型地壳。
2)盆地都经历了断陷阶段、构造反转阶段及整体沉降演化阶段(吴乃玲,1995),构成下断上坳结构(图8-18)。
3)含煤岩系发育,其含煤岩系具以下特点:①含煤盆地时代新,虽部分从中生代晚期开始发育,但主要发育在新生代;②含煤沉积发育时间长,虽主要发育在断陷阶段,但也发育在构造反转阶段,甚至整体沉降阶段;③多数盆地中有两套甚至多套含煤岩系,并且在多数盆地中是主要的烃源岩(东海陆架盆地及琼东南盆地含煤岩系都是最主要的烃源岩);④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普遍以近海湖沼及海湾湖沼相为主,以水下沉积环境为主,属近海型含煤沉积(图8-19);⑤含煤岩系厚度总体较大,普遍夹有海相层;⑥煤层厚度相对较小,以暗色泥质岩及炭质泥岩为主;⑦虽在一些盆地中有岩浆活动,但不如陆内裂陷型含煤盆地发育。
图8-17 *周边型含煤盆地沉积模式
(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下盆”为例)
图8-18 中国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示意图
(据李景明等,2002)
4)受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普遍存在“三快一高”(快速沉积、快速沉降、有机质快速演化和高地温场)特点,有利于含煤岩系中有机质快速地向烃类转化,含煤盆地普遍具有转化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有利的地质条件,是中国天然气晚期、超晚期成藏的典型地区。
图8-19 陆缘断陷含煤盆地沉积模式图
(据王仁农等,1998)
(1)—剥蚀区;(2)—冲积扇相;(3)—湖沼相;(4)—浅滨海相;(5)—弧后盆地;(6)—俯冲带;(7)—海平面;(8)—活火山;(9)—火山岛弧;(10)—海沟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是陆缘断陷型中重要的含煤-含气(油)盆地,盆地从断陷阶段至整体沉降阶段,都发育有含煤岩系。盆地又是热-构造事件活跃地区,始新世古地温高达50°~60℃/1000m,今地温梯度也较高(32~36℃/1000m),平湖组含煤岩系沉积后很快就进入热演化阶段。由于含煤岩系有机质显微组分富氢,又有快速演化成烃条件,煤成气田中普遍含有一定数量煤成轻质油及凝析油。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是在前古近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陆缘拉张型含油气盆地,古近系文昌组及恩平组为主要烃源岩。文昌组以湖相沉积为主,在恩平凹陷及陆丰凹陷文昌组中也钻遇湖沼相、三角洲平原沼泽相及河流平原沼泽相;恩平组以湖沼相含煤岩系沉积为主,主要为河流相、泛滥平原及局部湖沼相沉积的薄层暗色泥岩、页岩夹煤层和炭质泥岩。据钻井资料统计,在已钻探井中有64%在恩平组和文昌组钻迂单层薄(1m±),层数多(最多可达35层)的煤和炭质泥岩,表明不仅恩平组是一套含煤岩系,文昌组也在一些凹陷中发育有含煤沉积,含煤岩系是荔湾3-1、番禺30-1等气田的主要气源之一。
琼东南新生代含煤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晚期裂后沉降发展阶段,具有下断上坳结构特征(马启富等,2000)。区内古近系崖城组、中新统三亚组下部和上新统莺黄组下部都以含煤岩系沉积为主,其中崖城组含煤岩系已公认是崖13-1大气田的主要气源(陈伟煌,1987;陈伟煌和刘雨芬,1990)。崖城组主要为滨海沼泽含煤岩系,煤层的有机质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含量在58.4%~98%之间,惰质组次之,含量在1.4%~3.5%之间,几乎不含壳质组;煤样中微镜煤含量在46.7%~93.2%之间,炭质泥岩样品中微镜煤含量在18.2%~31.6%之间;煤样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在1.04%~1.23%之间,平均值1.14%(张功臣,2010)。对崖城组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煤层均为高硫煤,含灰分相对较高,表明崖城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为水动力较强,覆水不深,受海水作用影响的近海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对崖城组沉积史、沉降史的研究表明,由于晚期(上新世—第四纪)的急剧沉降,崖城组埋深迅速加大,在崖北凹陷、松西凹陷、松东凹陷埋深超过4000m,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在崖南凹陷和陵水凹陷埋深超过7000m,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为崖城组成为优质煤成气源岩和超晚期快速成藏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区内已发现2个天然气田,其中崖13-1大气田储量近千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