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落花落荚及结实不好的原因和措施] 密荚王384大豆豆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2 09: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3:45
大豆落花落荚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般的栽培条件下,每株大豆至少有100朵花,而最终形成荚果的一般只有20~30个,脱落率(包括落花和落荚)达50%~60%,最高的达70%~80%,花后3-5天落花最多,开花10~15天落荚最多。其中生理脱落是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及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过大造成郁闭
大豆因品种和地力的水平不同,种植密度也不同,株形较大、无限结荚习性、地块水肥条件好的要稀,反之要密。如种植密度过大,过早封垄形成郁闭,造成中下部的叶片透光不良,致使叶片黄化脱落,影响所在部位花荚正常生长所需营养提供,使花荚不能正常鼓粒成熟或脱落或形成瘪荚。
措施: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获的大豆高产的重要环节。合理密植能使单位面积上的群体充分发育,达到对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的最高程度,由于单位内荚数、粒数和粒重的增加,而获得高产。具体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利条件、品种特性而定。一般情况下肥力水平高的地块每公顷保苗18~27万株,肥力中等的每公顷保苗22~32万株,肥力水平低的每公顷33~42万株。
2、土壤水分供应不合理
水分临界期遇旱或积水造成落花落荚或秕荚。大豆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开花到鼓粒期是大豆的需水临界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45%,在此期间受旱会严重影响植株生殖生长,造成花荚脱落。因此结荚期至鼓粒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一般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为宜;进入鼓粒期后,如水分过多排水不良造成积水,土壤的湿度大,透气性差,至使叶片卷曲发黄、豆根霉烂也会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引起花荚脱落或秕荚。
预防措施:选择排灌条件好的地块种植,受旱时及时灌水,注意浇灌时的天气预报,尽量做到灌水后24小时不出现大雨,不要大水漫灌,雨后造成田间积水的要及时排灌。
3、养分供应失调
首先是氮肥施用量过多,氮肥使用量适当能促进大豆根瘤菌的发育增加固氮量,对提高大豆产量是有益的。如果盲目过量施用氮肥,不仅抑制固氮作用,而且往往造成大豆营养过度,植株徒长、郁闭和倒伏,至使落花落荚或秕荚。
其次是养分失调。大豆在生长期间缺少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影响结实。大豆生长中所需重要养分有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等及微量元素硼、钼、锌等,不同的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其不同的生理功能,少了哪一种以上大豆所需元素,作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对于作物的生育来讲各种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的,这就是“李比希”所确立的同等重要律。
预防措施:首先是施足基肥,是指在基肥中各种营养元素都比较均衡,如施肥单一,象施用二氨尿素就必须添加硼钼等微肥,建议施用测土配方肥,营养元素均衡免去添加其他营养元素的麻烦。
其次:巧施花肥,开花结荚,需要大量的养分,光靠施用的基肥和种肥,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花期应进行追肥,由于大豆从施用到吸收需要一定时间,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前两周左右施用氮肥效果最好,产量较高。因此在分枝期对幼苗发育弱的不能及时封垄的田块及时追肥,在出现5~6片复叶时根际追尿素每亩5~7公斤,在初花期喷施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在大豆鼓粒期再喷一次。
4、病虫危害叶片
花荚期叶部病害如紫斑病和虫害如豆荚螟及其它虫害破坏植株叶片,降低光合强度,减少养分的制造和分配造成花荚脱落。
措施:大豆花荚期常见病害主要有灰斑病和紫斑病,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豆荚螟等,这一时期必须勤加检查及时施药防治。
除前述外适时打顶可减少花荚脱落,在大豆开花至盛花期,选择晴天摘去主茎顶端2-3厘米的生长点,可抑制植株生长满足在荚养分的供应从而减少花荚脱落。
此外选用多花多荚的高产良种,提高整地质量喷施生长激素等,都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保花保荚。
5.6 科学* 长势较旺的地块,进入花期后如果生长过猛就会成为徒长田,造成倒伏、落花落荚、致使减产,因此当田间植株生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情况下可喷施三碘苯甲酸、多效唑、丰收宝等药剂,防止倒伏、增花保荚、提高产量。当因干旱等原因造成大豆前期矮小,封垄晚的地块,要进行促进生长,采用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叶面喷施或在此基础上加钼酸铵225~300克溶于500公斤水叶喷。或用尿素进行根外追肥。二、三类苗要分类*,确保植株整齐一致、提高整体素质。
6 收获
6.1 收割时间,大豆叶全部落净,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时进行。
6.2 收割质量,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损率小于5%,泥花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6.3 收获要求,不同品种做到单收、单脱、单运、单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