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5 14: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19:54
其实这是一个军事战略的问题。自古以来,守卫首都等重要城市,很少有在首都的城墙下爆发激烈的攻城战的,如果敌人能直接对首都攻城,那一般都是王朝末期了。守卫重要城市,靠的是外围关隘和野战,很少有凭城而守的。
无论是汉唐的长安城,明清的北京城,都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这样的城市都有共同的特点——高度依赖外部供给。
北京城每天要进出海量的物资,别的不说,过去的城市没有下水道,北京城里的粪便都存在露天旱厕,需要每天靠“粪夫”拉出城外作为肥料,这样才让北京城不至于被粪便淹没。一旦城市与外界的交通断绝,单这一条城里人就受不了。电影的例子比如西安,*内战的时候杨虎城守西安,当时刘镇华的镇嵩军围攻西安,西安城内粪便堆积,臭不可闻,加上阵亡将士的尸体运不出去,城中瘟疫流行,简直是人间地狱。
但臭味终究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没有粮食。
古代的围城战,几乎九成都有缺粮的记载。最初是物价飞涨,“斗米千钱”,然后是百姓断粮,“掘鼠而食”,最后的最后就该“人相食”了。这种记载实在是太多,随便举个例子,张巡守睢阳,城中粮尽,把自己的小妾炖了给将士们吃。祖大寿守锦州,杀百姓而食,而且“积骨为薪”,把骨头还当柴火用。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连洪秀全本人都没饭吃,吃青草团子,其他人的状况可想而知了。
所以,守城绝不能被对方彻底包围城池,必须主动出击,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掌握一定的主动权,让对方不敢在城下扎营,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的生命线。
除此以外,由于古代大城市城墙长,防守方需要大量的士兵,很难每个地方都照顾到。但攻城方却可以集中力量破其一点,所以防守方是很被动的。这种时候不如集结有限的力量主动出击,防止对方从容安排进攻。另一方面,让士兵们固守城墙上这最后一条防线,士气也成问题,主动出击有助于振奋士气。明朝的袁崇焕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心想用北京的坚城利炮消灭皇太极,却不明白崇祯帝是不可能允许他在北京打一场收城战的,帝国的首都北京不是半堡垒的宁远,他袁崇焕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袁崇焕被杀,并不十分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