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3: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3:13
如果单纯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讲,孙子的回答是符合生理角度的,但,妙就妙在他未曾套用生硬的生理学角度去衔接得天衣无缝,使得奶奶瞬间释怀。这是一种逆向思维,趋向一种黑色幽默,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回答,往往给人一种思想突然开悟、表情嫣然一笑、问题迎刃而解的“魔性”效果!这里我得推荐“魔经”一书,因为在此籍里有明确的“魔学哲学思想”。问题当前,往往正对问题总是找不到解,然而,你违背常理却可以找到更好的答案,犹如“死里逃生”、“物极必反”的哲学效果!这里我举一“魔经”里的典故于大家分享:在遥远偏僻的山野乡村,有一群蛮孩子十分贪玩,他们都喜欢爬上村口的老树上拿石子惊打路过村口的陌生外地人,村里孩子们这种恶习已经传延许久,针对孩子们这种不大不小的玩笑游戏村里家长们态度也是无奈,习以为常不知如何教育。一天,有一个“黑衣人”路过,同样的被孩子们在大树上拿石子打中,孩子们高兴地嘻哈嘲笑着这个被石子打中的黑衣人, 然而这个黑衣人却反常的拿出了碎银奖励给了打得最准最狠的孩子头儿,尔后默默走了,尽管孩子们甚是不解其妙,孩子们看在眼里的是拿石头打路人又好玩又有钱奖励,这使得这群孩子们更是变本加厉。然而不久,这村口却再没也有孩子玩扔石子打过路人的游戏了。只因为这村口的老树旁多了个石台,石台中间立了一个石碑,石碑铭刻着一个孩子拿大石块严重打伤路人,然后被路人拿石子打回时不小心从大树上摔下来死去的故事。这种“死后成仁”的故事同悲也同喜,应该铭刻于心,以前车之鉴教化一方,而不单单是这里村里头的孩子们!然而我们能说黑衣人的所为有错吗?他的行为所达成的结果却是对后人及一大片孩子和家长的教育!而普通的方法教育不了!这就是《冤经》思想中的“魔渡无缘人,魔扫一大片”。《冤经》有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经》所讲的“魔性”并非指一味的坏,因为有“佛性”的制约。在所讲述的故事中,“魔”是一种逆向思维,施其所好,放纵其欲而自食其恶果,达到物极必反、杀一儆百最后以善果为终。故事中一孩子乍看像死于黑衣人之手,其实是死于自己的贪婪无知,但是,却虽死犹荣,教化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所谓“魔渡无缘人”!生活中的你可一定要懂得这些魔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