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9 22: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8:00
将所求出的矿石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列于表3-12。综合对比、分析表3-9至表3-12各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有关资料,结果表明,燕山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化区域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特点,主要区域成矿期有: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长城期、晚古生代—印支期及燕山期4个主要成矿期,其中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是燕山陆内造山带最重要的成矿期(图3-18、3—19)。
1.太古宙—古元古代
太古宙—古元古代,燕山陆内造山带在古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演化的基础上,伴有金、银、多金属元素的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与部分矿化点。尽管本期地壳运动剧烈,构造-热事件频繁,但未发现该期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金、银、多金属矿床。
太古宙—古元古代形成的矿源层主要为斜长角闪岩(于润林等,1989),其中金、铜等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初步富集作用,局部形成变质热液成因脉型金、铅锌、铜矿点,如业家坟铅锌矿、谢杖子与小会河金铜矿点;这为区内晚期矿化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区内许多重要矿床如峪耳崖金矿、小营盘金矿、蔡家营多金属矿、姑子沟—东山多金属成矿带矿石铅皆部分来自于区内矿源层,混合铅第一阶段年龄t1反映了矿源层的形成时间(表3-12),这表明了成矿作用与矿源层的密切关系。已有资料说明燕山地区太古宙—古元古代没有形成大规模工业矿体。古元古代末的吕梁期,形成一些矿点及小型金矿,但矿化分布范围较小,目前仅见于青龙朱杖子一带,如半壁山金矿、苗丈子金矿等。矿化与吕梁期花岗岩侵入作用有成因联系,属变质改造岩浆热液成因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化,以矿石中含大量毒砂而有别于其它各期矿化。
图3-18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银矿化强度统计分布图
Fig.3-18 Statistical diagram showing the regional gold and silver metallogenic strengthof the Yansh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
图中,区域矿化强度
表示t时期i矿床的矿化强度。规定大型矿床h=4,中型矿床h=3,小型矿床h=2,矿点h=1,矿化点及矿源层h≤1;k为系数
图3-19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矿化强度分布图
Fig.3-19 Sketch map illustrating the metallogenic strength of gold and multimatal and itsevolution in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Yanshan intracontinental orgenic belt
图中数字:1—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化;2—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化;3—岩浆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化;4—变质热液型金矿化;5—含金古砾岩型矿化;6—斑岩型金矿化;7—岩浆热液脉型银矿化;8—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矿化;9—夕卡岩型铜矿化;10—硫化物石英脉型铜矿化;11—火山热液型铜矿化;12—沉积层状铅锌矿化;13—变质热液型铅锌矿化;14—夕卡岩型铅锌矿化;15—岩浆热液硫化物石英脉型铅锌矿化;16—夕卡岩型钼矿化;17—斑岩型钼矿化;18—石英大脉型钼矿化
表3-12 燕山陆内造山带典型矿床矿石铅模式年龄一览表
2.中元古代
中元古代长城期燕山地区进入坳拉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占主导地位。与之相伴的矿化有常州沟期古砾岩型金矿化、火山热液型铜矿化及高于庄期沉积层状铅锌矿化。金、铜矿化强度小,仅形成矿点、矿化点;而铅锌矿化强度较大,形成一些中、小型沉积矿床如高板河铅锌矿。
3.晚古生代—印支期
燕山地区自二叠纪—三叠纪开始,结束吕梁期之后地壳稳定演化历史,进入陆内初始造山时期,伴有一些矿化,也开始了本区第一个金、银、多金属矿化高峰期。晚古生代末—印支期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S型岩浆活动导致区内大中型韧性剪切型金矿化及与之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化,如金厂峪矿区早期钠长石-石英期矿化、排山楼金矿、后沟金矿。燕山北部地区伴随花岗岩侵入,发育一些大中型钼矿,如撒岱沟门钼矿、贾家山钼矿。在燕山南部地区发育一些小型夕卡岩型铜、钼矿化。
图3-20 燕山陆内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强度与矿化强度统计分布图
Fig.3-20 Statistic distribution of strength of magmatic intrusion and metallogenesis ringthe Mesozoic
a—中生代侵入岩体同位素年龄统计分布图;b—中生代金、银、多金属矿化强度分布图
4.燕山期
燕山期,燕山陆内造山带的主造山期构造、岩浆活动达到中生代以来的高峰,以强烈的断裂活动、多期强烈的岩浆侵入、火山喷发为主要特点;与之相伴,区内金、银、多金属矿化亦达高峰。燕山期,本区发育两个金银矿化高峰期,分别相当于燕山运动I幕与燕山运动Ⅲ幕两期强烈褶皱幕的发生时期,反映燕山期地壳运动阶段性与矿化阶段性的对应关系(图3-20)。此外,燕山期本区铜、铅、锌、钼矿化也很强烈(图3-19)。形成区内大部分大中型矿床,发育石英脉型金矿化、火山-次火山岩型金-银矿化、蚀变岩型金矿化、斑岩型铜-钼-金矿化、脉型银-铅锌-钼矿化及夕卡岩型铅锌-铜-钼矿化等区内重要类型的矿化,矿化类型多,矿化强度大。金厂峪金矿、峪耳崖金矿、东坪金矿、金厂沟梁金矿、二道沟金矿、小营盘金矿、撰山子金矿、东山银矿、蔡家营铅锌银金矿、三义庄多金属矿、大庄科钼矿、杨家杖子岭前钼矿、兰家沟钼矿、八家子铅锌矿、下营坊金矿、小寺沟铜钼矿、寿王坟铜矿等区内重要矿床都形成于燕山期(表3-9至表3-12)。
5.喜马拉雅期
中生代末以来,燕山陆内造山带经历了广泛的隆升与夷平作用。中生代形成的古山形地貌被夷平,新生代差异性隆升与断陷作用导致现代山岳地貌特征。中生代末及新生代的隆升、剥蚀作用对金、多金属矿床的保存与剥露具有决定性作用,既使中生代形成于地壳深部的金、多金属矿床抬升到现今地表附近,从而能够被人类开采、利用,同时也使一部分中生代形成于地壳浅部的矿产资源遭受强烈风化与剥蚀作用的破坏,其中一部分金从被剥蚀的原生矿床中迁移出来,重新富集于第四纪砂砾层与河床中,形成现代砂金矿,如马兰峪砂金矿;还有一部分矿床被深埋在新生代断陷盆地内,目前无法开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