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8 10: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06:21
“自由”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神圣的词汇,可能神圣的原因在于没有透彻把握它的真谛,云里雾里,便导致了迷信的结果。于是,也找来密尔《论自由》和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看。后者,是在2007年4月8日同大哥去甪直时候购得,那天,恍然翻起,时光竟隔一载。此书的叙述是从历史的角度下手,这样,足可以窥见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度中自由主义的变迁轨迹,也就不难理解现在为什么是这般模样。 美利坚合众国,历史短暂,从1607年的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顿算起也不过四百年,从1776年的独立战争算起也就二百多年罢了。她没有什么传统,有的也就是自由主义了。当然,这个传统来自于欧洲,来自于英国,来自于洛克。自由主义的本质含义是自由,在英语中自由的翻译有两种“freedom”和“liberty”,其中,在解释学上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从来自由之意,后者是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解放。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是自由主义的核心。 可以看见,“人”这个词,在英语内和汉语内的差异,在中国文化内,经常说的是“做人”(意思是你本来不是人,要去做一个人,才会“*”。);而在英语中,便是“是人”(从出生之日起便是人了,无需再在别人面前“做人”)。 这样的差异导致中国特别重视“面子”问题,看别人怎么想才会怎么做,完全不把自己“当人”,在此,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工具了。相反,如美国这样的国家,个人意识强烈,自我权利凸现,通过个人奋斗就可以得到解救,即使面对上帝,也无需要“面子”。 由于美国从殖民地建国,没有什么历史包袱,公民组成多是移民,所以,众生平等的观念不难得到。于是,当杰弗逊写下“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时候便不难理解这句在《独立宣言》的话了,汉语译作“人生而平等”,其实愿意并非如此。人生而不平等才是惯例,有人智力正常,有人残疾,能说平等吗?那句英语的意思应该是,人在造物上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人在组成上不过碳水化合物,并且,人都会死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再也没有差别,真正实现了“平等”。 林肯在就职演说中就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作过一个比喻,他说,文明好比一棵树,随着它的不断生长,有老枝也有新枝。社会主义说,“砍掉它!”,保守主义说,“别碰它!”,自由主义说,“让我们来修剪它,把老枝去掉,新枝也会成长,不还是那棵树吗?”这是在书中看到的比较经典的比喻了,自由主义不是抱残守缺,而是主张渐进的变化,改良。 美国也并非只有一种主义存在,如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也一直存在。一些激进的左派更是一直在活动,但从来没有成为气候。即使1968年,这样世界性狂飙的时刻。原因是多元的存在,组建政党容易,言论自由,激进者发泄完了就万事大吉。看到文中对左派的叙述很多,从早期的诗情左派到学院作派,从老左派到新左派。在此,我又发现了很多“后现代”的描述,他们多属于学院左派,华勒斯坦《自由主义的终结》便是其中一例。为什么后现代的词汇那么眼花缭乱,道理在于他们认为跟我们不在一个“世界体系”内。 其实,无需标榜自己是自由主义,如同无需标榜自己是民主国家一样。自由主义与民主都会在日常中间流露出来,早期的自由主义与当代的自由主义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过,其中总有一些不变的内核,比如对人性认识的科学化,比如对权力的不信任,比如对个人得救的坚持。文明开始与禁忌,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主义不是什么所谓波西米亚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禁忌,它也是加在客观事物上面的一种解释,而不是唯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