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7 17: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5:47
变质岩区构造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深层流变的本质。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岩石的流变性质从弹性体向塑黏体、稳黏固体-塑性体转变,变形岩石的流变行为也从弹性向黏性、塑性变化,变形构造以固态流变为特征。当温压条件达到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环境时,深熔作用导致部分熔体生成,流变性质转变为宾汉体(塑黏体),变形在有熔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这样,温度、压力和流体(熔体)条件的变化导致岩石流变性质和流变行为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岩石变形机制的不同,并由此产生构造特征的差异。由于不同温压条件下岩石流变性质和流变行为不同,在地壳的不同深度或不同部位就形成不同性质的流变层。
针对地壳深部不同流变分层所引起的变形机制的变化,在经过长期的讨论之后,逐渐形成了构造层次的概念。构造层次主要说明在构造变形过程中,由于地壳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所导致的构造分带现象(单文琅等,1971)。而这种构造分带现象最直观的表现是由地表到地壳深部的垂向变化。Mattauer(1980)认为,不同构造层次的构造特征、变形机制有很大差异(图10-1)。
上部构造层次:脆性剪切作用,以脆性断裂为主。
中部构造层次:主导变形机制是弯曲滑动(挠曲),塑性变形产生等厚褶皱。
深部构造层次:主导变形机制包括压扁作用和流动作用,压扁作用产生的不等厚褶皱伴有分布广泛的劈理;向更深部层次劈理消失,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呈流体状态。
通过对变质岩区构造的系统研究,杨振升(1987)在构造层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造相的概念。他认为构造相是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构造形迹群,并对变质岩系的主要构造形迹进行了系统归纳。
图10-1 地壳的一段理想剖面
(据Mattauer,1980)
剖面上示明了各构造层次的上下关系及构造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