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9 04: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2:23
办红白喜事统称“办酒”,有“满月酒”“死人酒”“立房酒”“嫁姑娘酒”等等,主人会准备几大缸美酒等三亲六戚来尽性地喝。而客人所送的礼物中,一壶酒是不可以少的,好亲戚会送上整坛的美酒,两个抬着赶几十里山路而来。所以去参加宴席叫“吃酒”。一次“酒”前前后后三五天,天天扶得醉人归,寨子中飘荡着美酒的芬芳。
在所有大小仪式中,酒是不可以缺少的,逢年过节给祖先供饭用酒、驱鬼用酒、接福用酒、人生典礼用酒、祭天祭地祭庄稼用酒,只要有人的活动都有酒的香味在弥漫,没有酒就不能举行任何仪式。
为什么酒会在翁台的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呢?因为它是克服死亡保证生育的东西。在原始思维中,酒像血液一样被当作赋予生命的法则。葬礼上,许多男人都是醉醺醺的,喝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将死人抬到山上葬下,主人还会准备了许多美酒作劳动间歇的饮料。而庆祝小孩满一个月的“满月酒”,来宾全部是女人,女人们也会喝得大醉。“六月六,打保福”在促进庄稼生殖的巫术仪式上,所有人都要放开怀拼命地喝。
这种场面在世界许多地区都能见到,比如西非的蔡族人于丧事期间痛饮,哀悼都是醉醺醺的。在拉尔卡人中,男女双方各给一杯啤酒,他们将啤酒混合然后喝干,这就完成了婚礼。而桑塔尔人的人类起源传说故事中,正是酒让从鸟卵中生出来的两兄妹在大醉后成亲,繁衍了人类。在印度,地方制造的酒类最普通的名称是sanjivani或mrita sanjivani,意为赋予生命,或赋生命与死者。
酒能抑制死亡,能促使生命欣欣向荣,还可以从翁台的谚语中找到一个根据:不信神,信雷神,不信药,信酒药。按照维柯在《新科学》中的说法,正是雷让异教民族第一次感到了天帝约夫的存在。而酒药呢?翁台人以对付巫术事物的态度对待它。也许是农业巫术的发明与它有关,然后酒才被用来保证农业中人与庄稼的生长……
将药物置于75%酒精或白酒中浸泡而成。治疗时用手蘸药酒(水)涂于体表而后做手法治疗,具有舒经活血、温通发散之作用。
中国人对酒的研究与运用,可谓炉火炖青。自从有了酒,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们演绎出无数的精彩故事。“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酒幌子”,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于是,就有了武松酒后伏虎的壮举,鲁智深醉打山门的英雄气概,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千古笑谈……
从酿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酒与医素有不解缘,繁体“医”字从“酉”,酉者酒也。这大概是因为先祖们无意中食用了发酵后的瓜果汁,发现了它可以治疗一些虚寒腹痛之类的疾病,从而让酒与原始医疗活动结下了缘。《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用药之道。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也。显然在战国时代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适量饮酒,可以怡情助兴,但过饮则乱性,酗酒则耗损元气,甚至于殒命。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其实,酒是一种最好的溶媒,许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将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药物,大多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而提取出来,并能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药效(如鹤鸣山道教流传下来的妙沁药酒),这就是药酒历经数十年而不减其魅力的缘由所在。
按照中医传统的习惯,煎煮中药一般选用砂锅,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一些金属如铁、铜、锡之类的器皿,煎煮药物时容易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药物及酒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性的正常发挥。所以配制药酒要用一些非金属的容器,诸如砂锅、瓦坛、瓷瓮、玻璃器皿等。当然,一些药酒的制作有其特殊要求,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