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节约粮食的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1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0:39
近来,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号召非常火,而台风对于东北农业的影响也让人感到了节约粮食的必要性。由于中国尚有很大比例的粮食需要进口,爱惜粮食确实有必要被我们所重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粮食压力只会更大,那么古人是怎样节约粮食的呢?
禁酒
禁酒是东西方共有的节约粮食的方式,因为酿酒会消耗大量的粮食。传说,最早颁布禁酒令的是夏朝的建立者大禹,由此可见禁酒在中国历史记忆中的深刻性。
▲大禹雕像
虽然儒家有各种饮酒误事的说辞,但士大夫当中也有“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的说法,显然禁酒最关键的原因还是粮食的考量。禁酒令一般出现在战乱、灾荒时期,一旦国家需要备战,或者收成不好,就会禁止民众利用粮食酿酒。如东汉末年,曹操执政时就发布禁酒令,禁止百姓酿酒饮酒,来配合屯田*,确保粮食供应。但同时,曹操同志自己又嗜酒如命,“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在和平时代,粮食充裕,*便一般不会采取禁酒的手段,但一般会采取酒水专卖制度,使得酒的价格上升,百姓私酿酒有时也会被禁止,*就能从中获得很大一笔收入。在苏联初期,也曾实施禁酒令,无疑与战乱时期粮食压力有关。不过与此同期的美国禁酒令的出现则是出于宗教原因,结果并未执行成功。
▲20世纪前期美国禁酒时代,人民走上街头*
控制在途消耗
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明明军人平时也得吃饭,可为什么古代一打仗军队就要喊缺粮?》当中,讲了为什么战争爆发,粮草消耗就巨大的问题。其实归结起来主要就四个字“在途消耗”。古代没有机动车,一般就靠11号,如果靠马牛载人,一样需要吃粮食。而人如果负重行走终日,消耗的粮食必然远大于平时,这就是为什么非作战状态的士兵,以及运送粮食的民夫,都需要消耗大量粮食的原因。由于古代路况不好,士兵和民夫需要逾越大量崎岖地形,越发增加了能量消耗,粮食的需求量就更大了。所以,控制在途消耗就成了节省粮食的关键。毕竟哪怕不打仗,你让民夫服徭役也需要在途消耗啊。
秦始皇专门修建“秦直道”通往甘肃,宋朝时期在北方修建了运河用于运输、明朝朱元璋在北伐时,为了缩短运粮路程,直接在松亭关大宁会州修了粮仓。这都是控制后勤人员比例,降低运输路径,来减少在途消耗的方式。而在战争和徭役时就近征发人员,也可以提高征发效率,降低在途消耗,从而节省大量粮食。因此大帝国常常拥有看似远多于需求的常备军,而秦之后,徭役也一般依照就近原则。
▲繁重的徭役兵役引发了大泽乡起义
毕竟,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服徭役的距离太过遥远,路程太长给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过重。另外,唐朝的府兵制从高宗时代开始崩溃,也是由于府兵口粮需自备,唐统一之后征战距离越来越长,士兵从战争中所获收益抵不上在途消耗,往往陷入贫困。
游牧民族节省粮食方式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牛羊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战争中是可以行动的军粮。节约粮食,当然主要在于节省牛羊的消耗。与很多人想象的游牧民族顿顿吃肉不同,一般牧民的食肉量并不多。这是因为牛羊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增殖,只有富余的牛羊才能用于食用。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中记载:“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早晨喝一二杯汤,白天就不再吃东西;晚上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在非战争时期,牧民们的进食量很少,他们公认比农耕民族更能忍饥挨饿。因此,过去的游牧民族一般也并不人高马大。他们在草原上也有广种薄收的农业,另外还会搜集野菜,以植物粮食来补充食物需求。
▲黄鼠
游牧民族还会捕鱼,成吉思汗幼年时,就曾为了争夺鱼射杀了自己的异母弟弟别克帖儿。草原黄鼠也是他们的重要食物来源,这种硕大的啮齿类动物如同关内的家鼠一样会传播鼠疫,游牧民族往往因此死伤惨重。另外,游牧民族还有一种非常残酷的节约粮食方式。在白灾等灾荒发生时,他们经常抛弃老人,令其等死,来保证青壮年有足够的食物来生存。
结语
当然,古人也会像当代人一样强调减少餐饮浪费,譬如唐玄宗就禁止了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所举行的烧尾宴,因为此宴过于奢华,太过浪费,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率先垂范来引导上下的饮食节俭之风。不过,古代的情况基本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平民一般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浪费了,浪费食物基本上是*与富人的专利。
关于节省粮食,还有个有趣的事情。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饥荒和人食人事件发生较少的时代,粮食供应较为充裕,这似乎其中一重要原因就在于宋人对马政放弃治疗,因此马场被占为田地,另外宋人还很嗜好强占塘泺等水利设施来开垦水田,这确实增加了粮食供应,但东南地区也常常发生水患,淹死人无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1:57
第一,通过立法的方式节约粮食。历朝历代统治者曾针对粮食浪费以及由奢侈引发的僭越行为,不厌其烦地颁布了诸多禁令。如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颁诏法令:“常岁所入,除租调外,不得以食犬鼠,多为酒醪,嫁娶丧葬之具,并从简俭;少年无赖辈相聚蒲博饮酒者,邻里共捕之”,要求人民不得浪费粮食。再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对于历代君主纵欲祸国的教训极其重视,《明代史话》:其称帝以后,“宫室器用,一从朴素,饮食衣服,皆有常供,唯恐过奢,伤财害民”。他经常告诫臣下“奢侈乃丧家之源”,“节俭二字非徒治天下者当守,治家者亦宜守之”。
第二,通过禁酒的方式节约粮食。众所周知,酒是一种传统文化。熟话说,无酒不成席。但是,量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汉书》中记载:“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稷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尊。”酒足饭饱、酒逢知己,是古人的一大乐事。但是在古代,酒足饭饱没办法同时实现,为了丰裕粮仓、节省粮食,禁酒令在历朝历代频频发布。如在西汉初年,萧何制定的《汉律》中规定: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的处以“罚金四两”。汉文帝为减少谷物的浪费而下诏戒酒。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夏发生旱灾,庄稼歉收,*下令禁止酒的买卖,间接地杜绝了饮酒。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兖、豫、徐、冀四州发生水灾,*下令这几个地方禁止有关酒的一切活动。到唐宋元明清时,各朝分别颁布不同的禁酒令。比如朱元璋下令农民不准种糯稻,以阻塞造酒之源。这个禁酒措施可谓更坚决更彻底。
第三,通过圣旨的方式节约粮食。为节约粮食下圣旨,说的主要是清朝雍正皇帝。雍正二年(1724),雍正下圣旨说:“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这道圣旨将剩粥剩饭如何处理,交代得十分详尽:吃不完的饭菜,不能扔到沟渠里,可以分给下人吃,不能给人吃的,也要用来喂猫喂狗,猫狗也吃不了的,就要晒干作为饲料喂鸡喂鸟。此外,圣旨还厉言告诫,违者必予以治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3:31
隋朝粮食储备为三元结构,即**储备、地方*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
隋朝粮食储备*
隋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注重农业发展,人们在储存粮食上也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隋朝时期的粮食储备*就随之确立。粮仓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储备包括太仓、转运仓,地方储备包括正仓、常平仓,民间储备的主体是义仓,诸仓的粮储来源与用途各有不同。在隋朝时期最大的变动就是义仓。
唐朝粮食储备*
唐朝综合隋朝的储备技术,融合当时的先进技术,颁布了《仓库令》。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隋唐时期是古代粮食储存技术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全国大小粮仓不计其数。根据《仓库令》唐朝统治者对仓库的选址,建造,运营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采取当时最先进的办法建造地下粮仓,储存粮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5:23
唐朝人节约粮食的方法,那么唐朝要戒掉,是的,他一般都会写一些古诗啊,比如说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通过写诗的方法来赋予大家要节约粮食。提倡光盘运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7:31
唐朝人节约粮食的办法就是把粮食储存起来,然后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