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君子慎独"这句话吗?出自那里,何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0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2:17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对此,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君之所为。”即在“隐”、“微’之处下功夫,闲居独处,言行也应谨慎不苟。 对此.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主张说:“不论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对此.老一辈*家刘少奇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对此,用通俗的话说:“慎独”,即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使道义时刻随身。
古人认为,“慎独”是一种修身之道.是修身惟一下手处.是区分忠与奸、人与禽的重要标志:一个人为了名声循规蹈矩,或者因为利害遵循道德,不能算真正的君子,只有肚子里真的有了一颗君子之心,言行中真正做到了“慎独”才算达到了君子的境界。故古人说:“君子慎独、”
“慎独”.首先要“慎隐”。没有人在场、个人独自活动的时候,也不能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因为“暗昧之事,未有幽而不显;昏惑之行,未有隐而不彰。修操于明,行悖于幽.以人不知-一是盗钟掩耳之智也”。暗处与明处.幽处与显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处在暗处,幽处就放纵自己,甚至做坏事是十分愚蠢的,任何事情只要做了,就是客观存在。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错误的行为,终究会暴露。
“慎独”.离不开“慎微”。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时刻做到“慎独”的,因为它不是一个自然达成的结果,而是一种逐步修养的过程,需要不断磨练道德意志,时时处处用道德规范约束言行,时时处处祛除私念,养成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言善,行善、积善成为一种习惯,潜意识里就有一把尺子时刻衡量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自觉之间就有一种信念约束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因此,人生道路上,只有及时克
服和纠正小缺点、小错误,将之消弭于萌芽状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才能抵御各种诱感.做到一身正气走四方,成为“坦荡荡”的真君子。
“慎独”,关键要“慎省”。“独”是什么?就是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不仅指外在的空间,更指人的心灵,如朱熹所言:“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心中有道德,脑海有纪律,手脚才会有约束,才会把独处当作大庭广众。因此.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找出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和不好念头,去劣存优,在“无人见处”下功夫,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要经常地、认真地检查自己,在内心建立一个“道德法庭’,时刻对自己进行道德裁判,做事之前先“三思”,违反规定的事不去做、行动之中常提醒,坚决不触“高压线’,事结之后细反思,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总结.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对领导干部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
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原文,还是不甚理解,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么说的吧。
现在的《中庸》包括两个部分:
从第二章(以朱熹《集注》本为准,下同)到第二十章上半段“所以行之者一也”为一个部分,第一章以及第二十章“凡事豫则立”以下为另一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谈论中庸,后一部分主要谈论诚明,它们被编纂一起乃是后来的事情。所以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道”,不应是第二章以下的内容,而应是第二十章以下所谈论的道,也即是第二十章“诚者,天之道”的道,是第二十一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的道,是指诚而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就是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它与《大学》的“诚其意”实际是一个意思。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一点了吧?这里所讲的“慎其独”,就是要保持内心的诚。可是,又该诚于谁呢?
暂放一边,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对于“我”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这句话很有意思。超我是规范,本我是目的,自我是行动,而“慎其独”所讲的也无非就是君子言行必在规范下行动逐其目的,特别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所以,日行事必切记心须诚于己,诚于人,诚于境,方可为人也。
后记:最近看书,提到了“君子慎独”,于是翻看了许多资料,想弄明白它的意思。可是,看了很多之后,发觉心里更乱了。这四个字,道可说,佛可释,官可解,民可评,且各有其因。我就明白了一点点,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为人的心须诚才行。好像简帛版《五行》里面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2:17
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大白话的意思就是 一个君子 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http://erheyan.blogchina.com/399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