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39
桂林属于川西再往南点的地方。当时由于战乱,有大批的移民向南迁居,所以在这过程中,也就带去了乡音,多少年流传下来,尽管现在方言不同,但是大相庭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39
“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了不少旅客前往。但是大家惊奇地发现,桂林当地的方言,跟我们比较熟悉的四川话非常像。为什么呢?经过一番查阅,我们发现,桂林话也隶属于西南官话,是它其中的一种。而我们说的四川话,也是西南官话中的一种。所以它们从根上来说,属于同根同源。跟它们一样隶属于西南官话的还有以下地区的语言:云南、重庆、贵州的绝大部分地区的语言,还有广西北部、陕西南部以及湖南湖北等一些地方的方言。
我们在一些电视剧里看到,明朝的时候,西南地区是属于*朝廷屯兵的必备之地。当时,征兵是全国范围内的,也就意味着屯兵的这些兵家子弟来自全国各地。大家是无法用方言进行沟通的。所以为了方便交流,大家就开始统一使用明朝的官话。就像我们现在,全国各地的人统一使用普通话一样。但是还是由于地域差别,各种口音连同明朝官话,就形成另一种全新的官话方言。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桂林,也在云南贵州等地。这些地区虽然稍有区别,但是大相庭径。这就是咱们所谓的西南官话。
由于当时屯兵也集中在市区,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发现,就是桂林市区的方言与四川类似,其他有些地方还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说的四川话,却不是因为当时兵家子弟流传下来的。元朝明朝时候,四川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连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所以后面就有一堆的湖北湖南农民迁居四川,这就是我们史书上记载的大迁徙——湖广填四川。而湖北湖南某些地区,当时讲的也西南官话,虽然经过迁徙,口音有所改变,但是本质上还是西南官话。
这就是为什么桂林话听起来跟四川话有某种相似的原因。发源的母语一样,尽管稍微有所区别,但是依然听起来很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40
我们桂林很多人在解放前后的时候迁移到四川了,就拿我们这来说前十几二十年前好多移民去四川人还回我们这扫墓,这几年没有来了,可能老一辈的人都不在了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40
桂林话之所以这么像四川话,是因为桂林话和四川话一样,同属于北方语系。
事实上,桂林话是以北京话被代表的北方方言,在整个广西的所有方言中,桂林话听起来是最为温柔的,桂林话不想北方方言听起来晦涩难懂,其发音几乎与普通话一致,不挂是哪个民族,或多或少都可以听懂桂林话。所以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桂林话一直是南方官场的通用语音,一度被称为“南方官话”。之所以桂林方言有别于广西其他地方的方言,主要是因为桂林的移民非常多,从清末到抗战时期,有大量的广东人、湖南人迁移到桂林,在这里来避难,以至定居下来,所以桂林话中的广东味和湖南味都非常浓。在解放之前,桂林一直是广西的*、经济、文化中心,很多从北方和中原地区进入广西的人都到桂林定居,所以桂林的原住民比例非常小。
桂林话和四川话、云南话等都是北方语系,听起来也是非常像的,不过,如果细听的话,桂林话和四川话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桂林话和四川话一样,都是把鞋(xie)子叫做(hai)子,而桂林话中,“一直”是读作“麻直”,而四川话则和普通话的读法相同,再比如,桂林话中的小孩被称作“把爷”,而四川话中的小孩一般都是称作“细娃儿”。所以,桂林话和四川话同属于北方语系,在某些地方听起来很像,但是也仅仅是很像而已,两者之间让人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桂林话中,最出名的应该是“狗肉”一词,“狗肉”在大江南北都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桂林话中,“狗肉”却是一个褒义词。比如,桂林人喜欢把朋友称作“狗肉”,从古代开始,桂林就非常盛行狗肉,每当到了冬日,人们总是喜欢围坐炉前,一起吃狗肉、谈人生,所以好朋友也被称为“狗肉”。在桂林话中,“狗肉”指的是可以同甘共苦的朋友。对于为何会将小孩称呼为“把爷”,或许是因为受到清朝的“把总”这个官名的影响,在桂林,一般人见到*之后都是称为“把爷”,由于古代的*们大多是飞扬跋扈的,后来,人们便把小孩子称作“把爷”一方面,是大人们对孩子的寄语,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当官,飞黄腾达;另一方面,也是说小孩子像把爷一样淘气、胡闹。
总的来说,桂林话之所以和四川话很像,就是因为二者同属于北方语系,而且桂林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历来都是各个地方的人躲避战乱的地方,所以桂林话深受其他地方方言的影响。事实上,桂林话不止和四川话很像,还和重庆话、湖南话、云南话都很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9:41
因为广西和四川比较相近,再加上以前的*流通带动了语言的变化,所以有点像,但是桂林话与四川话不像的是调调,但是也能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