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2 10: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3:13
历史剧杰作《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对罗马与埃及、文明与野蛮的二元文化对立论进行反思,于剧中直接表现东西方文化关系。
罗马文化与埃及文化的冲突,凸显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民族特性。世界文学重构理论的基本导向是:重新审视民族文学的差异,批评传统西方中心论,在分析东西方民族文学的文化特性对立中挖掘其“世界性”。以《安》剧为例,这种由文化的“民族性”特征而必然生成的文化的“壁垒性”,是普遍范围内各民族文化冲突的最根本的内在根源。但是,文化冲突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从文化运行的内在机制来说,文化冲突能够激活冲突双方文化的内在的因子。无论是欲求扩展自身的罗马,还是希冀保守自身的埃及,权力运行机制总是在文化对话中完成。
《安》剧主要的对立面是安东尼与屋大维,但二人没有政见方面的分歧,都是个人*的捍卫者,矛盾冲突实际上是事业与欢乐、男性与女性(隐含着西方与东方)的冲突。由于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的人性代替了神性,个人的价值、权力及幸福的追求都得到肯定,“在这个时代,狂妄的自我实现是英雄气概,它是历史上的生活准则”。所以不论是男性英雄们的野心还是克莉奥佩特拉这样靠美色来维持的附庸女王,都是无可非议的,故而莎氏悲剧的冲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文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凯撤、安东尼和莱必多斯“三头*”的破裂,安东尼与凯撤对罗马统治权的争夺,都以一条神奇的线索贯穿始终,即安东尼被克氏吸引、迷惑,克氏所在的埃及是情爱的温柔乡,罗马是英雄的角斗场。亚历山大终究没有抵挡住罗马的进攻,安东尼失败、克氏自杀,不愿巨服的埃及(东方)世界仍被强权的罗马(西方)世界所征服。 安东尼与凯撤的争斗集中体现了事业与爱情、权力与人性的冲突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安东尼这个形象,体现了实现伟大目标和满足人性愿望的矛盾,也就是*、事业与爱情、欢乐的矛盾,二者不能两全。在安东尼享受爱情时,他就丧失了成就英雄伟业的可能,如果他想成为胜利的英雄,就必须割舍男女之情。与凯撤相比,安东尼身上有着过多的人情羁绊和英雄古风的正直豪爽,他必败无疑。只有毫无人性情感、惯使阴谋伎俩的凯撤才能所向无敌。在事业与爱情、正直与阴谋上,莎士比亚虽没有表现直接的价值评判,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趋向,时见对屋大维行径的暗示、揭露。莎氏不得不面对无情的*事实,所以他一方面哀叹“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命运,悲悯英雄沦为失败者的结局,另一方面又赞美安东尼与克氏的男欢女爱,讴歌这一爱情故事所体现出来的人性本色。
对于头脑实际、心灵贫瘠的世俗庸众而言,人生在世所谓爱情无非是赤裸裸的*和盲目的溺爱罢了,感情的投入和爱的*显得滑稽而愚蠢。对于安东尼这样拥有无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男人来说,女人应该只是寻欢作乐的工具和发泄*的娼妓而已,即使是女王克莉奥佩特拉也不例外,如同中国古代所谓的“红颜祸水”。安东尼对克莉奥佩特拉的爱情在他们眼中无疑是可笑而可悲的,值得惋惜的。
其实在莎士比亚的时代,上述的世俗观念仍然是主流,但莎士比亚无愧是伟大的诗人,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给与这一对历史人物的爱情以新的诠释。他怀着几分同情,几分悲悯,描绘和挖掘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这一对旷世男女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之间有过欢乐,也有苦恼和悲伤;他们相互猜忌,又彼此和解;他们犯过愚蠢的错误,也因此受到了惩罚。但不得不承认: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一对伟大的恋人,都有着帝王的高贵情感,真正地轰轰烈烈地相爱过,他们本人已经死而无憾。任何世俗的偏见在这样的爱情面前只能自惭形秽,不值一提。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从来没有考虑过、在乎过别人会怎么看待他们。莎士比亚超乎世俗观念之上,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情,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的真实。
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莎士比亚的人生哲学是:人生是不断的战斗,同时承受着命运的打击,而爱情并不那么浪漫和张狂,却有几分无奈和凄凉,有几分不可捉摸,就像一个谜。爱情,无论得到抑或失去,都只是命运的一环,增添了人生的复杂性,给与人生以新的意义和启示。 一:令人玩味无穷的意象。例如剧中埃及的象征是尼罗河,“尼罗河水越是*,收成越有把握,潮水退落以后,农夫就可以在烂泥上播种,不多几时就结实了”(二幕七场)。它是一个有着成长、腐烂、周而复始的过程的稳定整体,暗示着“富饶”这个意象。
二:比喻妥贴,恰到好处。莎士比亚善用比喻,在本剧中到处可以找到比喻巧妙的例子:安东尼的慷慨就像“一个收获不尽的丰年”(五幕二场),安东尼的任性就像一个不知好夕的孩子(一幕四场);用“我的心是用绳子缚在你的舵上的”(三幕九场)喻安东尼的痴情,而他的无所适从的空虚则又像一块转瞬飞散的浮云(四幕十二场)。以“漂浮在水上的菖蒲”(一幕四场)喻民众的反复无常,以“小心翼翼的石头”(二幕二场)喻说话慎重。
三:赋予大自然以生命的拟人化手法。为了强调克莉奥佩特拉的绝世美艳,作者赋予大自然中的种种无生命、无感觉的东西以生命,克莉奥佩特拉的美使它们也感动了。
四: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例如作者对克莉奥佩特拉之死的处理,笔调细腻,诗意盎然。死本来是痛苦而可怕的,可是当克莉奥佩特拉将毒蛇放在胸前时,她却说道:“静,你没有看见我的婴孩在我的胸前吮吸乳汁,使我安然睡去吗?”(五幕二场)这儿,人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个自裁的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可怖景象,而是一个无忧无虑的母亲,这里主要的不是帝王的威严,而是作为人的满足。
五:烘托情景的对话。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词汇量丰富得使他有时几近于挥霍。如对克莉奥佩特拉的画舫般的描写(二幕二场),就文辞绚丽,色彩斑斓,为了衬托克莉奥佩特拉的奢华*,强调她的异常的媚惑力,莎士比亚不惜重墨,着意勾勒,洋洋洒洒,酣畅淋漓,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