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晚唐门第为何衰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2 05:2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22:12
世族的衰落的原因
虽然顾炎武曾发“盖近古氏族之盛,莫过于唐”的感慨,然盛名之下,难副其实。隋唐世族保有的经济、*和社会优势在经历了战争,改朝换代和新政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之后,世族地主终于在大唐盛世谢幕之际走下了历史的舞台。下面就来谈谈世族是怎样衰亡的,并分析其衰亡的原因。
隋唐世族衰落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段:从隋到唐高宗时期是第一阶段;武周至天宝末年为第二阶段;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为第三阶段。
隋至高宗时,江南世族被消解殆尽,山东世族遭到抑制。经历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江南世族本就势单力薄,隋和唐又通过荐拔将江南世族消解在**机构中,江南世族在战争和“趋向*化与官僚化的过程中,地方代表性丧失,其与*力量抗衡的基础被瓦解,世族作为社会中层在不断被弱化。”唐诗有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山东世族,因隋时韦云起告发,被炀帝罢斥和流配了若干人。唐太宗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欲崇重今朝冠冕”,“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将山东世族崔干由第一等降为第三等。“开了士庶合流的滥觞。”
从武则天到安史之乱时,关中世族遭到了强力打击。当初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极力反对,认为她出身不是关陇集团。待武则天当上皇后,二人遂遭贬逐而死,同时,前文提到的关陇大族于志宁等九人亦遭贬。“长孙无忌一失势,关陇集团便成为群龙无首的局面。”另外,武则天改《姓氏录》“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重用寒庶,“专尚进士科,以文词为清流仕进之唯一途径者”,促进了士庶合流。
在前两个阶段,世族地主是缓慢衰亡,然而,从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到唐末黄巢大起义和朱温白马驿血案,则给世族带来了灭顶之灾。安史之乱后,“两京蹂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世族地主脱离本贯,抛弃了原有的“基址”,有的甚至变得穷困潦倒。如柳宗元一家举族如吴后,无以为食,其父“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世族本具有血缘性与地缘性两大特征,然科举仕进使世族脱离了郡望或旧贯,对其经济、社会地位动摇很大,怎料中原多事,战乱频仍,世族再次播迁,“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经济利益丧失殆尽不论,就是社会地位亦逐渐沦替。黄巢起义初驰骋山东、河南,后据关中,故不论山东世族抑关中世族,都受到致命打击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聚枢等及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白马驿血案的遇害者有:“(宰相贬)陇州司户裴枢、(宰相贬)琼州司户独孤损、(宰相贬)白州司户崔远……”皆世族之冠。经唐末农民战争的扫荡,世族作为一个阶层消失了。宋人王明清说:“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珪组,世为显著,至本朝绝无闻人。”
以上概述了世族地主在隋唐社会的衰亡过程,下面简要分析其衰亡的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唐中叶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起来,造成了世族的财产世袭及经济垄断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如广德中,连岁饥荒,“八叶宰相”萧覆,因家贫“将鬻昭应别业。”经济优势的丧失,是世族衰亡的根本原因。
第二、隋唐两朝的*造成了世庶分野走向了世庶合流,如废九品中正,设科举,将大批庶族知识分子吸纳到**,加上定氏族秩序,“五品官以上得升士流,”使庶族官僚可上升为世族,士庶界限越来越模糊。
第三、隋末农民起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这样大规模的战争不但葬送了一个封建王朝,也葬送了世代簪缨的世家贵族。世族在颠沛流离中散失了与地望、家族的联系,经济、*特权散失殆尽,门风、礼法难以从容维护……战乱犹如加速器使社会中的每个阶层,当然也包括世族,遭受灭顶之灾!
两税法产生的影响,基本就是允许土地买卖,如果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的话,我觉得会更加壮大世族的势力。
两税法把中唐极端紊乱的税制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但是实行中的弊病也不少:①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分等负担的原则。②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因*征钱,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③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 ,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于是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由于没有更好的税制来代替,这种税制就成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的基本税制了。
两税法的作用在于: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已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封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实行两税法,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22:12
绝对与两税法没有关系,因为两税法是经济领域特别是赋税领域改革,与门第衰落这一*问题是两个概念。再说晚唐门第为何衰落?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规律之必然,是南北朝士族衰落寒门崛起的延续,毕竟有门第没本事是兴盛不久的,结合晚唐现实原因,当时农民大起义使许多世家子弟被杀,先世谱系散失,许多人都可以冒认有名先祖,让山寨名门泛滥,真的也不值钱了。还有唐朝名门都集中在长安洛阳,战乱使他们流落到四川,广东甚至越南,再也起不到集中对*干预作用了。再加上科举制原因,这些集中到一起晚唐门第就衰落了。追问战乱和离开故土,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的北方士族依然垄断仕途三百年。我觉得你的解释缺乏立足的证据。
追答看来你也知道有限,大家没有讨论基础,南北朝正是士族最兴盛时期,南渡持续了100多年,而且当时北方是渐乱,很长时间与大片地方是真空的,可以让刚兴起士族从容南渡,不像晚唐那种巨变让人无法应对,就这样了,也别追问了,感觉没有意义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22:13
1.关于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根源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缘故,将衰落的责任全部归结给杨贵妃,认为唐亡于“女祸”。此种观点只是对历史现象的狭隘审视,完全掩盖了历史本质,不足以论。
2.另有人认为玄宗后期的用人不当及**导致了由盛转衰。此看法则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现象,但还未能深刻洞察历史的内在规律。
3.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君主*制度,这种自秦汉以来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制度的特点是: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集于一人,也就是所说的皇权之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个人意志决定国家一切。虽不缺乏完善的法典、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但其完全被统治者掌控,根本没有独立性,运行是否正常取决于皇帝的好坏,因而很难有效地监督、制裁皇帝及其*的违法行为。
随着盛世的到来,唐玄宗便沉醉于奢华糜烂的生活,个人贪欲极度膨胀,各级*为满足帝王贪欲从而使个人飞黄腾达就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另一方面,得到宠信的*为维护其权势地位,便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这就使贤臣的治国良策得不到推行,奸滑、**充斥统治机构。
*制度,为一切*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是导致中国数千年来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22:13
唐朝在初期虽然恢复了科举制,但当时社会上对太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但由于当时门阀的形成,所以门第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当晚唐时国家对门第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科举制此时又正好处于发展的良好时期。
中晚唐子弟问题的出现是中唐以后以科举出身的新旧两大官僚士族势力展开权位和利益争夺的结果,随着党争的强弱,子弟问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最终代表以科举出身的新兴官僚士族牛党全胜。
所以基本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变迁造成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22:14
我觉得没直接关系啊。我只是高中生尽量啊。我觉得是因为科举制。因为科举制扩大了统治者的选官范围。而地方豪强门阀之所以兴起很大部分是因为由于从汉代以来的乡举里选这种选官方式造成的。也就是说靠在地方在的声望做官,那这种选官方式必然极可能由门阀把持了。唐代以来完善了科举制尤其是武则天。大力提拔庶族地主也就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当然两税法应该也有一定关联。因为两税法的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纳税。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门阀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