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夸百年孤独我却看不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1:20
全世界都在夸《百年孤独》,但是我却看不懂,说明文字功底还是需要的。而且大家既然都在夸他肯定是差不了的。所以可以多读几遍。正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许读的多了,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好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2:38
作者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讲述了一个家族不可避免地,一代又一代重蹈覆辙,走向命中注定孤独的故事。
智者梅赛德斯,为这个家庭留下的羊皮卷上,轻轻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小小羊皮卷隐瞒的家族*,让这个家族中走出的无数人所痴迷:古怪的文字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家族秘密?
从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最后一代与姨妈*生下猪尾巴孩子被蚂蚁吃掉,已经延续前行了六代了,这个家族的所有叫做布恩迪亚的男人,都穷尽一生破解羊皮卷上的家族秘密。
早知端倪却又置身事外的读者,却像见证宿命一般,眼睁睁看着这个庞大的家族,浩浩荡荡地奔赴早已书写好的,西西弗斯式的悲惨结局。
对于这个家族来说,孤独是如影随形的。正如书中的神婆借庇拉尔·特尔内拉所说:
"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
宿命般的结局,人人都逃不开。
而很多读者反映书中“人物繁多,关系复杂,重名角色多”,令人头大,这张图5分钟就可以帮你读懂。
仔细梳理文中的家族历史和家族成员的成长环境,你就会发现,这个家族一脉相承的孤独,似乎从来都有迹可循。
缺少爱与交流的家庭氛围,正是催生恐怖孤独感的源头。在这个大家族每一个人的心里,外表繁荣昌盛,笙歌夜夜,但实际是热闹散场后每个人心中的荒芜。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孤独是他对科学的极度热爱与渴求;丽贝卡的孤独是对完美爱情的疯狂与偏执;梅梅的孤独是那个死气沉沉的家;美人儿蕾梅苔丝的孤独是无人理解她不受世俗条框约束的身心。
其实不难理解,这世上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纵使亲如父*女、兄弟姐妹、妻子丈夫也不可能完全地理解对方的心思。
然而,马尔克斯的通过百年孤独想要表达的东西还远不止此。在长达百年的时光里,马贡多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失眠症,战争,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和解,美国人的到来,香蕉公司工人的大罢工,被遗忘掉的大*,布恩迪亚家族的日渐凋零。
他让人们看到工业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欺凌掠夺,军阀的残忍无情和政客的无耻,用失忆症和被人们当作不存在的大*来讽刺人民的集体无意识。马贡多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它在复杂交错的离奇与荒谬的不合常规的事件里逐渐凋亡,在拉美长达百年的自由斗争中从繁荣走向败落。
马尔克斯在书中夹杂了非常多的亦真亦幻的神奇事件,灵魂,死神,*,飞毯, 这种将荒谬神秘主义与现实结合起来的写作在我看来并没有过多的象征意义,这只是马尔克斯寻求某种突破以往写作桎梏的尝试,它更像是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们在孤独中自我催眠后的幻象。
孤独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只是人在孤独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种种对孤独反抗的尝试,尽管最后并没有什么作用。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阅读体验极佳,颇有欧·亨利式“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其次是阅读体验,马尔克斯成其大师地位的作品,怎么会错?情节、结构、语言,还有夸张、魔幻的种种,处处都是兴味。
《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纽约时报》曾赞誉道:《创世记》之后,《百年孤独》是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莫言说:“我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第一个感觉是震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紧接着感觉到遗憾,我为什么早不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呢?”
余华说:“《百年孤独》我读了三遍,现在我的孩子也已经读完这本书,他在英国跟我一块在火车上读的,一边读还一段一段念给我听。这是一本天才之作。”
苏童说:“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长销书,当年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马尔克斯曾说过:“死后封圣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是一个艺术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4:13
说实话《百年孤独》这本书我也看不太懂,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看《百年孤独》时,基本看不下去,后来我就把它放下了,我在想,也许是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吧,既然是世界名著,文学大师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想必一定是有其独到之处,也就是说看不懂绝不是因为书的问题,而一定是因为我自己的原因,后来又读过《瓦尔登湖》、《追忆逝水年华》、《局外人》、《尤利西斯》《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作品后我发现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东西,尤其是我重新读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突然感觉《百年孤独》和《堂吉诃德》这两部作品好像有些什么似曾相识的东西,论年龄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比哥伦比亚文学巨匠马尔克斯早出生了三百多年,我相信马尔克斯一定读过《塞万提斯》,后来我第二次拿起了《百年孤独》,这距离第一次读的时候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非常顺利地读下来了,尽管有些人名和相互关系还需要特别记忆并加以区分,当然读下来和读懂是两回事,也许有些内容你只有亲自经历过才会明白,比方说百年孤独里提到过的金刚鹦鹉,我后来专门看过一部关于金刚鹦鹉的纪录片,这让我对小说的距离感一下子近了许多,还有一次偶然看到一篇马尔克斯写的随笔《与海明威相见》,其中真实地记录了28岁的马尔克斯在巴黎的圣米歇尔大街偶遇了自己的偶像58岁的海明威时的情景,要知道那是两个人的唯一一次相见,只不过当时的海明威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并不认识马尔克斯是谁,他把他当成了一个普通的崇拜者,两个人只有一句隔着大街的喊话,马尔克斯对海明威大喊道:艺术大师!海明威对马尔克斯喊道:再见了,朋友!从那时起我意思到马尔克斯和海明威之间的特殊关系,所有这些对我后来再次读百年孤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6:04
【1】没有认真看,文章内容多,句子繁杂,乍一看觉得索然无味,实际上是你自己没看到有趣的部分,需要耐下性子看。
【2】没有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看,以下分开讲:
{1}时代背景:凡是作者写一个作品,都是有目的,也就是创作意图的,能结合时代背景看,就能更好理解作品。
{2}作者:举个简单的例子:要是你在中国夸社会主义好,别人会觉得你是社会主义好青年;要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夸社会主义好,别人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为了赚钱才这么说的。
总之,作品与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等都是不可分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想要完整正确的理解一部作品,必须要结合这些一起看。
【3】文学素养不够,这个最好解释,比如你让一个3岁小孩看这本书,他肯定看不懂,因为他都可能不识字。
另外,书中总有书评问这段内容是不是说的孤独。《百年孤独》里不全是说孤独,也有说战争的。
还有书评很纠结这怎么突然说这个人孤独,我还没什么感觉,感觉很突兀,这就需要仔细看书了,书中人物孤独的成因有时候在书中不明显,属于小的内容一部分,需要仔细发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8:12
我来回答:全世界的人都在夸百年孤独,你却看不懂的原因是你对故事情节理解的不是太透彻,有可能你的年龄和时代背景理解的能力不一样,所以你会看不懂主要原因。在一个百年孤独当中知识点比较深奥,在一个作者写的比较曲折,故事情节比较含蓄,所以会有很多人看不懂的主要原因。回答完毕,谢谢你的提问,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