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23 06: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2:42
淡水渗流环境指地表以下,地下潜水面之上的地带,其下与淡水潜流环境毗邻,二者之间以地下潜水面为界。淡水渗流环境通常出现在土壤带附近,与其下淡水潜流环境不同的是,在淡水渗流环境中,碳酸盐沉积物的孔隙中充满空气和大气水,同时,渗流环境是一个孔隙介质中富含CO2环境。
总的说来,淡水渗流环境对碳酸钙是不饱和的,因而人们经常也将该环境称为不饱和带。尽管如此,淡水渗流环境中碳酸钙的饱和程度是有差别的,在下部靠近淡水潜流环境的地方,碳酸钙也经常是饱和的,因而我们可以进一步将淡水渗流环境分为溶解带和沉淀带。溶解带位于淡水渗流环境上部并通常出现在土壤带附近,有丰富的由植物碎屑和有机物质的腐烂分解形成的CO2,该带的主要特征是流体通常对碳酸钙不饱和以及广泛的非组构选择性溶解(意味着对稳定的碳酸钙矿物和不稳定的碳酸钙矿物相都是不饱和的);沉淀带则位于淡水渗流环境下部更靠近潜水面的区域,胶结作用是主要的成岩作用。
1.溶解带的主要特征
溶解带处于渗流带的顶部,其向下延伸的范围受多种因素控制,厚度变化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淡水渗流环境碳酸钙的溶解可以是非组构选择性的,因为渗流环境的流体对方解石和文石都可以不饱和,由于文石质的颗粒比方解石质的颗粒更容易溶解,因而如果两种碳酸盐颗粒或胶结物一起出现,则文石质的颗粒会被首先溶掉,并形成铸模孔(图版8-11a)或粒内孔(图版8-11b),但这种组构选择性溶解更多的应该是位于其下的淡水潜流环境的特征。
2.沉淀带的主要特征
在淡水渗流环境中,沉淀作用远不如溶解作用重要,总体情况是下部渗流环境比上部渗流环境更易发生碳酸钙的沉淀作用。沉淀带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并更趋向于等轴的晶体形态。沉淀带方解石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于上部溶解带溶解作用,由于渗流环境水的垂直运动方式,沉积物粒间孔隙中同时充满水和空气原因使得渗流环境的胶结物具有新月形胶结物、微型钟乳状胶结物和等轴粒状组构的胶结物等特殊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