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人生观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1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36
李白的人生观:
天生我材必有用。
对于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这些诗,大体能代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李白这儿,“威武不能屈”这一点体现得尤其充分。李白最有亮色的一点,就是威武不能屈。他见了唐玄宗,起码得保持谦虚吧。可是李白不,他认为咱俩都姓李嘛,你只不过生下来是太子的位子,而我不是而已。再说你是世俗世界的领袖,在文学圈里我也是老大啊。所以杜甫才有这样的诗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你叫我去,还要看我高兴不高兴呢!
李白的“威武不能屈”不是别人给他多大的压力,而是内心就不打算屈服。唐玄宗李隆基是先祖是南北朝的李暠,他是第十一世孙,李白说自己是第九世孙。唐玄宗见他,还该叫他爷爷。
对李白来讲,跟王公将相,跟皇帝打交道的时候,他的心态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心态,才能让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我与才,就是“千金散尽复还来”。
李白有首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汪伦有两座别业,临别的时候送给李白八匹骏马,五十匹锦缎。一匹马折合一万,一匹锦缎折合五千,值二十八万。当时一斗米才卖两、三文钱。
李白认为自己很有才,“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我写的诗五岳为之震动,沧海为之泛波。高兴的时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眼中没有人。不高兴的时候“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里根本没有我能走的路。
唐玄宗觉得很骄傲,只有大唐才能容纳这样的天才,李白你随便说,你爱发牢*就尽情地发,我自当没听见,你说得越多我越不吭声,我给我国的人才充分的宽容。李白能“威武不能屈”,是有“威武不能屈”的环境。明清时候,你倒是可以这样“不屈”,你就消失了,连名字都留不下来。
要做到“威武不能屈”,第一本人的确有不世之才,你才能够以不屈的姿态。
李白之才是“日试万言,倚马可待”靠着马鞍,写一万句诗,就一会的事。
李白之志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立四方之志”五岁就看奇门遁甲的书,十岁就遍阅百家之书。但书杂心不杂。立下做宰相的志向。
李白之愿是“帝王之师,辅国宰臣”这是他一生的愿望。
李白之学是遍学各种流派“儒、道、仙、侠、纵横”,他学习不是为了应付科举,而是为了成为最有名的。
李白为人是“一生布衣,平交王侯”,为了实现愿望而不断努力。
当时李白见唐玄宗的时候,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玄宗已经做了28年的皇帝,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可是,时间长了,就“烦”了。唐玄宗让李白待在身边当“待诏”,只是要他写写诗,从来不问他国政。对李白来讲,呆在皇上身边实现不了“帝王之师,辅国宰臣”的理想,就是浪费生命。对一般人来讲,呆在皇上身边写诗,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可是李白没有这样做。唐玄宗对他也很宽容,放李白走了,还送给李白一大笔钱。两个人对彼此的态度,都比较宽松。这种事情在唐代才能发生,特别是唐玄宗时代。所以,李白一生是“一生布衣,平交王侯”,这和当时的领袖有关,和环境有关,这就是大唐。这就是李白。这就是所谓“威武不能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36
李白是个生性洒脱的诗人,他的诗歌字里行间都在反应他的人生观,我觉得最贴切的句子莫过于《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