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有什么区别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0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5:31
区别如下:
1、三公九卿是由皇帝任免;三省六部*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2、三公九卿可以世袭;三省六部无法世袭。
3、三公九卿是*人事制度;三省六部是国家行政机构
4、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行政*,行政、军事、监察权力融为一体,帝政、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行政*。
5、三公九卿制使*集权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使*集权步向完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省六部制
百度百科-三公九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6:49
秦朝的*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尚书省掌管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和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这就进一步完善了*集权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8:23
三公九卿是为君主集权但行政上具有一定自主性,而三省六部制是行政分权《相互制衡》实质上也体现了君主集权. 秦汉以后三公九卿有了具体的职务,可以算是机构了.那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分别掌管不同事务,到了隋朝,为了加强*集权,那么就不能让丞相掌握太大的权力,就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头衔,尚书省又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基本代替了以前九卿的职务,分管六个不同方面的事务,各*官也是丞相头衔,因此从前属于丞相一人的权力被分成8部分,大大加强*权力,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0:15
楼上貌似错误百出
两个其实都是*的机构或者说是*的制度
夏朝设三公九卿,但夏商周时的三公九卿并没有很实际的职权,只是有个大概主管的东西,而其实就是帮王打打下手。那时三公一说是太师、太傅、太保,一说司马、司空、司徒。九卿分别为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秦汉以后三公九卿有了具体的职务,可以算是机构了。那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分别掌管不同事务,
到了隋朝,为了加强*集权,那么就不能让丞相掌握太大的权力,就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头衔,尚书省又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基本代替了以前九卿的职务,分管六个不同方面的事务,各*官也是丞相头衔,因此从前属于丞相一人的权力被分成8部分,大大加强*权力,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这样应该就很清晰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2:23
三公九卿的*官制为秦王政接受李斯建议所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利。九卿其实并不止此数,但按韦昭所说的“汉正卿九”,用秦时的官名分别为: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政令和*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知道了这个,区别就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