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与隋唐选拔官员的制度有什么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4 15:0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9:40
汉朝,地方官选任以察举和荐举为主,以“贤能”为标准,地方权力较大。从选拔上看:汉代实行察举制度,规定由地方主要长官每年推荐一定数量的人为官,推选的标准以德行、经学、乡闾清议为主。察举实行荐举者与被荐举者连坐的制度,制度之初还是比较严慎的,但由于察举的标准笼统,主观评价的成分多,容易出现请托舞弊,弄虚作假的现象,被举荐者多为“门生故吏”,无真才实学,随着吏治的败坏,到东汉末年此制也败坏不堪了。魏晋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推荐的权力不再交由地方官,而是由朝廷统一任命“中正”官,专门负责举士选才。这些中正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把地方人才划分为九个等级,上报给*,由*任用。中正官评价人才的标准包括了察举制度所规定的内容,还增加了“家世”和“才实”等条目,注重品德与能力相结合,比汉代较为完善,一时间“儒雅并进”,起到一定积极的效果。但此制度也存在缺陷:一是选官的人,即“中正”官,多为本地的豪族大家所把持;二是选拔标准多以家世出身为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选才结果,阻塞了寒素人才入仕。
唐朝,选任方式以科举为主,以“考试”为标准,用*完全收归*。从选拔上看:隋唐实行开科取士,隋炀帝以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选拔各级*的主要方式。全国各地的士子不用通过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经过公开的逐级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士子在通过逐级*和*的笔试之后,要由吏部再进行面试,内容是考察“身、言、书、判”即身体容貌、言语应对、书法笔迹和判词书写。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儒学为主,兼及见识才能。大致说来,科举考试由礼部考才学,吏部考能力。明朝中期出现八股文,这是一种严格的排偶分股的应考文体,考生易于掌握格式,评卷标准也较为客观。科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过立废之争,朱元璋就曾一度下诏停止科举,但始终未能找到一种超过科举的有效选官方式,所以,不得不在停科举九年后再次恢复。科举制度以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形式选拔和收揽人才,为整个*机体输送新鲜血液,在*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9:41
汉朝对于*的选拔主要以地方推举为主,加以外戚与勋贵的子弟。1楼谈到隋唐时以科举取代了三国两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隋朝国祚较短,虽然有科举之规,但未来得及形成规模便二世而亡。唐朝虽然实行了科举制,但相当大一部分官职仍为南北朝遗留下来的门阀大族的子弟们所把持,虽然门阀子弟从小就受到长辈为官的耳熏目染,确实对做官有帮助。但影响了检拔人才的程序正义。所以唐中叶以后的“牛李党争”实际上是庶族寒士对门阀勋贵的一种挑战。
所以说,虽然隋唐两代实行了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但并不彻底和完善。而宋代则真正开启了科举选材的新高峰。而汉代选拔*则仍以地方和*的举荐为主,很容易出现平民(佞幸)一步登天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因为科举制的形成在唐朝以后再难出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9:41
汉朝察举制
隋唐科举制
汉朝与隋唐选拔官员的制度有什么不同
汉朝,地方官选任以察举和荐举为主,以“贤能”为标准,地方权力较大。从选拔上看:汉代实行察举制度,规定由地方主要长官每年推荐一定数量的人为官,推选的标准以德行、经学、乡闾清议为主。察举实行荐举者与被荐举者连坐的制度,制度之初还是比较严慎的,但由于察举的标准笼统,主观评价的成分多,容易出现...
汉朝与隋唐选拔官员的制度有什么不同
汉朝对于官员的选拔主要以地方推举为主,加以外戚与勋贵的子弟。1楼谈到隋唐时以科举取代了三国两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隋朝国祚较短,虽然有科举之规,但未来得及形成规模便二世而亡。唐朝虽然实行了科举制,但相当大一部分官职仍为南北朝遗留下来的门阀大族的子弟们所把持,虽然门阀...
西汉至隋唐我国选官制度在选拔人才的标准上有何变化规律
1 选官制度 西汉时,我国的选官制度,绝大部分都是被贵族官僚所垄断的,子承父业,弟承兄业,这个制度决定了只要这个家族没有断子绝孙。家族就可以一直当着官。后来随着汉武帝的改革,逐渐发展成了察举制。东汉末期至魏晋,选官变为了普遍的九品中正制,慢慢的向广大普通老百姓蔓延,把人分为九种...
从西汉到隋唐,我国的人才选举制度有哪些变化?
西汉选举制度有三种:1、不定期选取:新皇登基、大自然灾害等重大事情,政府需要地方推荐贤人,称为贤良(有特殊才能的人)贤良到政府后,照例由政府提出几个政治上的重大问题,叫策问。贤良发表意见叫对策 2、特殊选举:如需要出使西域、发动战争、治理黄河等,皇帝下诏征求专门的人才,只要自问由此才能...
汉至唐宋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趋势?
汉朝实行察举和推举制度。两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到隋唐开始主要是科举制选拔人才,但宋朝科举制基本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趋势主要是人才的选拔逐渐从地方逐渐向中央政府集权。这也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发展直到高峰。
汉代和唐选官制官的异同
汉代和唐选官制官的相同点:都是古代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汉朝为推举制,唐朝为科举制。不同点: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
汉朝到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
从察举制变为了科举制,隋唐时期在官吏选拔上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与察举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察举制是由他人推荐,考试为辅;而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科举制度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他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中权力下移之弊,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
隋唐与汉朝政治制度的区别
汉实行三公九卿,比较笼统,职责不清。隋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责权更明确。选拔人才主要是世袭、清议,推荐或军功制。隋开始实行科举与世袭、清议,推荐或军功制并行,彻底打开知识分子的晋升通道。
秦汉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员的?与隋唐相比有什么不同?
秦汉时实行察举制,隋唐是考试(科举制)(1)察举方式立足与对被推举者的长期观察或考核,如果推举人立足公心,严格遵照推举标准,认真进行考核,那么就能获得贤能之士。反之,如果推举人出于私情,不严格遵守推举标准,那么察举方式就很容易产生弊端,为营私者大开方便之门。(2)考试方式看重选拔者的学识...
隋唐以前我国采取的是什么选官方式?
隋唐以前,我国采取的选官方式有两种。汉朝的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主要是考察官员的才能以及对父母是否孝顺,来选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方式就是等于继承官位,比如李某为本朝立下汗马功劳,那他的后代就会有官职。这种选官方式的缺陷就是限制普通人做官的机会,不能很好的发现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