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如何正确自我定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1 20:4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5:30
高职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大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学生的优势之处在于掌握的大多是实际技能,可以直接参加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本、专科生或研究生掌握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踏入社会尚需要充实动手能力。
高职学生要在自己优势方面发挥特长,做在技术工作上下功夫,是大有作为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5:30
现在的高级技术人才很紧缺,特别是既懂理论又能进行实践的.
建议学习的时候理清专业的脉络体系,对于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学明白,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深入学习.
多参加实践:想一下所学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是什么样的,产品的制造操作等等,多上一些网站看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发展的情况.
注重自己的思考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办事能力等.只要你脑子里有知识,认真科学求进,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就是人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5:31
马克思在《*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的表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的时代就到来了。”
马克思的这一表述告诉我们: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是始终处于矛盾状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矛盾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生产力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相适合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于统一、和谐状态。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产力才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按照马克思的这样的思想,我们可以说明阶级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各有两个基本阶级,即奴隶和奴隶主、农民和地主、工人和资本家,在利益关系上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这两种相反力量通过互相制约而达到平衡,相反相成,便构成适合特定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给社会生产以动力。在社会生产中,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凭借所占有的生产资料获得了大量财富,而奴隶、农民和工人只获得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构成阶级差别。但尽管这样,奴隶、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水平也都有所改善。当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差别,超过一定限度,甚至在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获得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而奴隶、农民和工人反而生活水平下降,也就是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贫困的积累,一边是骄奢淫逸、一边是痛苦不堪的时候,便会产生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矛盾和斗争。当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关系经过调整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阶级斗争只能起到调整生产关系的作用。被支配的阶级向统治阶级展开斗争,*迫统治阶级调整生产关系,达到被支配阶级能够接受的程度。当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发生改变生产关系及社会形态的社会*就是或迟或早的事了。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始终处于矛盾状态,因此两大基本阶级也不是始终处于矛盾状态。如果阶级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从一开始就始终处于根本利益冲突的矛盾状态,那就只能靠国家的*来维持生产关系的稳定。这是国家所办不到的,这是把国家的作用和能力估计过高了,把特定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力量估计过低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舟就是国家政权,水就是作为生产力的人民群众;并且如果真是靠国家的*就可以维持生产关系,那么阶级社会的某一社会形态就会永远存在下去,因为任何统治阶级都不会自动交出国家政权的,也不会忘记使用*这一手段的。而且这也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了。这样的观点不仅是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相悖的,而且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种生产关系不可能长期存在于它与生产力的根本冲突中,必须存在于它与生产力的适应、和谐中,或者更一般的说:任何生产方式都不是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之上的,而只能是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和谐之上的。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以后,生产关系已经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而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劳动者已经丧失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本来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形式,现在成了阻力。或者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由和谐状态转变到矛盾状态。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方式也就不再是生产方式了,整个社会生产处于紊乱状态。当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一般性的矛盾,是经常发生的。这正如一个健康的肌体也会有些病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某人得了感冒,就说这个人不健康。因为得感冒的人的肌体的各个部分之间从总体上说可能是和谐的,感冒也是很好治疗的。正如没有绝对的健康一样,也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绝对的和谐。而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矛盾,不是在原有的生产关系的范畴内所能解决的矛盾,只有改变生产关系的性质才能解决的矛盾。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矛盾是社会*的经济前提,社会*的任务就是变革经济制度,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要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就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于是社会*就到来了。
回答者:苍之龙 - 魔法学徒 一级 11-18 16:32
打开链接看看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42017.html?fr=qrl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57630.html
怎样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第一,个体的自我定位。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现在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能大胆接受,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向往的高职,高薪的单位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理想的就业机会。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
高职高专院校大一新生的自我定位
3) 忍耐法。当有心理问题产生的时候, 容易心情不好, 脾气暴躁, 难免会影响周围的同学,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忍耐, 将自己的心理情绪隐藏在心理, 不能当着同学的面, 大打出手, 给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 破环人际关系不说, 还会给自己制造新的心理问题。
怎么做一名合格的高职生
作为高职生应该做到: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1、正确地给自己定位 当刚刚踏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时,对外界还不明确,这时要正确的自我定位,明白自己的价值点,才能很好的在顺逆境中处理各种问题。 不要遇到困难就退...
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
1、学校环境: 林业学有悠久的历史,专业人才很多,所以就业前景很好、学校环境优越,硬件设施基本齐全,是一个读书学习本领的好地方、对我的影响: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计算机网络设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见识、同时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多向老师同学请教,充实自己在林学方面的知识。 2、社会环境: 世界环境不断...
作文 当今高职生的角色定位
一、高职学生“角色定位”难题高职学生入校后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使得角色定位成为难题。1.环境不适应。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建工程比比皆是,学生入校后存在一种心理落差,学校大环境更会加深一种心理暗示,认为高职院校不如本科院校,学校尚如此,自身更无前途可言。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学校...
大三学生怎么规划毕业后的职业生涯?
一、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工作? 2.我最擅长干什么工作? 3.推动我干这个工作,努力前进的根本源动力是什么?最终我们都将进入职场工作,有些人选择了读研提升学历更好地科研,有些人选择考公,还有些人选择创业以及直接进入职场找工作 二、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应届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至...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录
1.4 规划步骤: 自我评估、目标设定、路径规划、执行与调整。第二章:认识自我 2.1 高职生自我意识: 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2.2 自我分析方法: 工具与技巧帮助自我洞察。2.3 个人定位: 明确自我优势与兴趣方向。第三章:职业与兴趣 3.1 职业与个性: 个性对职业选择的影响。3.2 兴趣类型: 发掘潜在...
高职生或本科生有哪些生涯规划
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
如何看待高职大专生就业前景
专科生在就业市场中应正确定位自我,理解自身价值,选择适合兴趣的工作。不必受限于在校学习的专业,许多成功人士转行后取得了非凡成就,关键在于个人能力。面对学历劣势,专科生应通过加倍努力,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实现职业成功。专科生在技术领域具有优势,例如游戏制作。许多顶尖专家就是从专科院校毕业,只要...
怎样做好高职学生工作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 国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源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大概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楼锡锦等人关于就业竞争力的定义较具代表性。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