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5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29
这一句中“逶迤”“磅礴”是形容(山水的(艰难险恶)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是形容(山的渺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写山的大,表现出(环境的恶劣);写山的小,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的*乐观主意精神)。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扩展资料
长征最后的历程,那是一幅“喜踏岷山雪”的“长征图”。此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头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更喜”承接红军在敌人的重围中杀出来的一条血路,其实,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山的喜悦,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30
这一句中“逶迤”“磅礴”是形容( 山水的(艰难险恶 )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是形容(山的渺小 ),这是红军眼里的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30
“逶迤”“磅礴”是形容山的( 艰难险恶 )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是形容山的(渺小 ),这是红军眼里的山。山的大,表现出(环境的恶劣);山的小,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的*乐观主意精神)。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31
五岭、可以征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31
艰难险恶、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