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4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8:54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人可以迅速在电视节目或剧场里认出无数当红明星,但是却不知道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分不清基本的朝代顺序。显然,他们的知识结构有些不合理。而各种“戏说”和以“正剧”名义上映的电视剧、电影,传播了太多的被歪曲了的历史,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理解,恰恰来自这类浅薄的影视。鉴于这种情形,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应当是生动活泼的,最好结合现实的问题、影视展开,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自然融入学习讨论中。这种学习,不必再专门开设课程(现在大学生的课程太多了),可以结合各种课堂教学,也可以和游玩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春假学校组织参观十三陵,那么就可以顺便要求同学们背下明代各朝的历史顺序、主要年号、主要人物和事件,看一个陵,讲一段历史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参观大觉寺,可以要求同学们了解辽代的历史;如果到了阜成门内白塔寺走一走,自然就学习到了中国和尼泊尔近千年的佛教往来史;北海琼岛上满、汉、蒙三种文字的碑刻,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清代我国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最近通州出土了一尊巨大的清代翁仲石像,报道说是乾隆一位公主墓地的文物,那么,可以把说新闻与了解清代公主坟在京的分布结合起来。还有古代的文学作品,同样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例如,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读《封神演义》最后一回,了解中国主要姓氏的起源;通过读《西游记》中提到的佛教诸神,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主要的佛经(例如《阿弥陀经》、《佛遗教经》)。除了中文或国学专业的同学为了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必须读较多的古代典籍外,我不主张其他的大学生去通读十三经之类,我们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更多的现实和未来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学习、掌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分配中,应该更多地把握当前和未来,但也要适当地关注过去。毕竟,我们和我们的祖辈,是从我们自身的传统和历史中走过来的,走过来的轨迹应当大体了解。只有接触一些典籍,才能认识传统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我虽不主张大学生读太多的古代典籍,但还是提倡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读一二本,感受一下典籍的魅力。多数为文学大家,但是每篇记载只有数百字。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8:55
引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先秦文化,你可以对某一人的生活先了解,孔子生平中有趣的事,进而了解相关更多的知识,等等以此类推。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8:55
用心体会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