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9 20:4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0:17
违天道者亡。项羽逆势而动,刘邦顺势而为。是非成败,一目了然。
项羽代表的是旧贵族。
项羽是楚国贵族出身,且勇猛过人,天下无二。贵族血统加武力出众,自然十分傲娇。他理想中的治国方略,无非是恢复到秦之前的春秋战国。
所以在巨鹿之战击破秦军主力后,开始大肆分封,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自己号称西楚霸王。
刘邦代表的是新势力。
刘邦一介草民,最高不过做个泗水亭长。刘邦武功不高,但为人豪爽,胆识过人,善于聚拢人心。他理想中的治国方式,无非是沛县时的生活,“我当老大,兄弟们都有饭吃”。话虽粗俗,理很正确。
夺得天下后,刘邦实行郡县制,继承了秦之衣钵,但废除了秦之*。跟着他打天下的兄弟,功高者封王,其余人都有爵位。
人心向前不向后。
秦灭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但人心不稳。六国贵族时刻谋求复辟。张良还雇勇士刺杀秦王,反秦浪潮大小不断。但经过几十年的统治,人们逐渐习惯了郡县制的*集权管理方式。贵族的权力被大大削减,士大夫阶层走上帝国舞台。
陈胜吴广起义后,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正深刻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共同认知。过去六国的贵族式管理,在人们心里已成过去式。
项羽想回到六国时代,就如同袁世凯想复辟当皇帝。人心不允许,大势不允许,天道不允许。
刘邦顺应大势,符合民心,这也是他为什么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而项羽看上去勇冠三军锐不可挡,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总结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顺大势,才能得天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0:17
败的结果不一样。刘邦败了几十次是小谋略失败,项羽败了一次时大战局失败,刘邦比项羽会谋城池。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0:18
我觉得是因为刘邦脸皮太厚,不论败过多少次,只要能活命,刘邦什么都敢干,而项羽因为赢过太多次,个人英雄主义严重,在失败之后觉得难以接受这种结局,于是选择了在乌江自刎。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0:18
因为项羽太过于骄傲,认为刘邦不是自己的对手,但被刘邦打败之后,觉得实在是太丢脸了,所以放弃重来的机会。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0:19
因为项羽在之前便缺乏了*谋略,难以在大局方面有所领悟,在关键的鸿门宴让敌人趁机可趁,同时他残暴不会用贤良,使他失去民心和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