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有什么弊端和不好的地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9 13:0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5:21
我想想,如果说有什么弊端的话,尽管李隆基任人唯贤,大力发展生产,*清明,打击豪强,但是土地兼并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典型的就是均田制遭到破坏,这直接导致了府兵制的破产,募兵制的实施。均田制遭到破坏就是宗室豪强兼并土地的后果。
实际上北魏开始实施的均田制,其*目标之一就是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缓和土地占有上的两极分化。到了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唐朝国力得到了恢复。但是唐朝对土地的买卖虽有明确*和严格管理,但相对北魏时禁止买卖已是大为放松(最后是放任)。农民所受永业田、口分田和官吏的永业田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买卖,这为土地兼并提供了条件。 “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许多官僚公然凭借*特权,用“借荒”、“置牧”、“包佃”的名义占夺土地。 到开元中(安史之乱前),均田制已名存实亡。“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升降,非旧第矣”。其中豪强地主对土地兼并的加剧是导致唐中后期均田制面目全非、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豪富兼并导致贫人失业,大量外出逃亡。对此,唐玄宗曾于开元九年(721年)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大力开展检田括户,查出逃亡之农户80多万户,田80多万亩;并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明确规定普通百姓的口分田、永业田都不许买卖典贴。但唐玄宗所采取的*无论是在措施上还是在力度上都不如汉武帝(规定国有土地严禁买卖,只能租给农民租种,违者重罚。 如没收王亲贵族以权侵占的田地,对地方豪强打击的力度甚至达到了诛杀的地步),其收效也不大,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仍旧变着法儿兼并。另外唐的租庸制规定,贵族官僚享有免纳租调和不服徭役的特权,大地主占有的田地也十分才税二三。而唐玄宗时的官僚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了近30倍。
因此,尽管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但是掩盖不了盛世之下的危机,土地兼并导致了均田制的破坏,也加速了府兵制的衰落,因而,李隆基又不得不实施募兵制,这样一来又加重了*财政负担,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李隆基又放权给边镇节度使财权和任免官职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节度使的势力越来越大。开元盛世由盛世转衰,不得不说土地兼并的问题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5:22
“开元盛世”是指中国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在“开元盛世”期间,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著名诗人杜甫对开元盛世的评价。至于弊端的话,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阻碍了宗教文化的传播,影响文化发展吧。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5:21
我想想,如果说有什么弊端的话,尽管李隆基任人唯贤,大力发展生产,*清明,打击豪强,但是土地兼并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典型的就是均田制遭到破坏,这直接导致了府兵制的破产,募兵制的实施。均田制遭到破坏就是宗室豪强兼并土地的后果。
实际上北魏开始实施的均田制,其*目标之一就是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缓和土地占有上的两极分化。到了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唐朝国力得到了恢复。但是唐朝对土地的买卖虽有明确*和严格管理,但相对北魏时禁止买卖已是大为放松(最后是放任)。农民所受永业田、口分田和官吏的永业田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买卖,这为土地兼并提供了条件。 “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许多官僚公然凭借*特权,用“借荒”、“置牧”、“包佃”的名义占夺土地。 到开元中(安史之乱前),均田制已名存实亡。“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升降,非旧第矣”。其中豪强地主对土地兼并的加剧是导致唐中后期均田制面目全非、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豪富兼并导致贫人失业,大量外出逃亡。对此,唐玄宗曾于开元九年(721年)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大力开展检田括户,查出逃亡之农户80多万户,田80多万亩;并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明确规定普通百姓的口分田、永业田都不许买卖典贴。但唐玄宗所采取的*无论是在措施上还是在力度上都不如汉武帝(规定国有土地严禁买卖,只能租给农民租种,违者重罚。 如没收王亲贵族以权侵占的田地,对地方豪强打击的力度甚至达到了诛杀的地步),其收效也不大,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仍旧变着法儿兼并。另外唐的租庸制规定,贵族官僚享有免纳租调和不服徭役的特权,大地主占有的田地也十分才税二三。而唐玄宗时的官僚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了近30倍。
因此,尽管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但是掩盖不了盛世之下的危机,土地兼并导致了均田制的破坏,也加速了府兵制的衰落,因而,李隆基又不得不实施募兵制,这样一来又加重了*财政负担,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李隆基又放权给边镇节度使财权和任免官职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节度使的势力越来越大。开元盛世由盛世转衰,不得不说土地兼并的问题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5:21
我想想,如果说有什么弊端的话,尽管李隆基任人唯贤,大力发展生产,*清明,打击豪强,但是土地兼并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典型的就是均田制遭到破坏,这直接导致了府兵制的破产,募兵制的实施。均田制遭到破坏就是宗室豪强兼并土地的后果。
实际上北魏开始实施的均田制,其*目标之一就是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缓和土地占有上的两极分化。到了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唐朝国力得到了恢复。但是唐朝对土地的买卖虽有明确*和严格管理,但相对北魏时禁止买卖已是大为放松(最后是放任)。农民所受永业田、口分田和官吏的永业田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买卖,这为土地兼并提供了条件。 “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许多官僚公然凭借*特权,用“借荒”、“置牧”、“包佃”的名义占夺土地。 到开元中(安史之乱前),均田制已名存实亡。“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升降,非旧第矣”。其中豪强地主对土地兼并的加剧是导致唐中后期均田制面目全非、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豪富兼并导致贫人失业,大量外出逃亡。对此,唐玄宗曾于开元九年(721年)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大力开展检田括户,查出逃亡之农户80多万户,田80多万亩;并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明确规定普通百姓的口分田、永业田都不许买卖典贴。但唐玄宗所采取的*无论是在措施上还是在力度上都不如汉武帝(规定国有土地严禁买卖,只能租给农民租种,违者重罚。 如没收王亲贵族以权侵占的田地,对地方豪强打击的力度甚至达到了诛杀的地步),其收效也不大,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仍旧变着法儿兼并。另外唐的租庸制规定,贵族官僚享有免纳租调和不服徭役的特权,大地主占有的田地也十分才税二三。而唐玄宗时的官僚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了近30倍。
因此,尽管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但是掩盖不了盛世之下的危机,土地兼并导致了均田制的破坏,也加速了府兵制的衰落,因而,李隆基又不得不实施募兵制,这样一来又加重了*财政负担,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李隆基又放权给边镇节度使财权和任免官职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节度使的势力越来越大。开元盛世由盛世转衰,不得不说土地兼并的问题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5:22
“开元盛世”是指中国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在“开元盛世”期间,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著名诗人杜甫对开元盛世的评价。至于弊端的话,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阻碍了宗教文化的传播,影响文化发展吧。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5:22
“开元盛世”是指中国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在“开元盛世”期间,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著名诗人杜甫对开元盛世的评价。至于弊端的话,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阻碍了宗教文化的传播,影响文化发展吧。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