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0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2:37
中国的姓氏制度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 化。春秋时晋国叔向说, “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同是姬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 “宗”的十一个氏族之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 法制决定的。 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 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 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 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每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 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 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 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 [更早的氏)。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 的关系。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 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 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为另一个脑族),而 八个氏又都属于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是继承原始社会的氏族名称制度产生的,但 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旧氏(指嫡系)不仅—L升为“家”(相当 于脑族或宗族)或“园”(相当于部落)的名称,而且始终仍作 为氏族名称。如吝秋营目的“季孙氏”不仅是以征公子季友为姑 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这个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称。这是出周 代宗法制决定的。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后,原氏族的爵位 型地财产连同氏族名称都由嫡族继承,旁支五世而迁,嫡系百灶 不定,所以,氏族名称将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于周代贵族是技姓氏采区分血缘关系之辽近的,所以姓氏成为统帅同宗同族成员的旗帜。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绝对的大宗乐 族,E此天于的姓也成为整个民族〔用族)的旗帜。于是产生了 顾炎武总结的“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取胜》) 66局面。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长于伯离封于各鲁囤公 室从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变处。但新的氏则冬断产—已 5n减氏、郧氏、柳氏出自鲁孝公,费氏、郎氏出自纪公,施氏出 自桌公,孟氏、叔孙氏、享孙氏出自桓公,为氏出自咽公,鲁氏 副出白宫国灭亡后的公室遗民,等等。 姓与氏的区别,由“姓”“氏”本身的意义也能看出来。 《说文》: “众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因生以为烃。” ‘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图腾物,西周 以后被附会为“天”。 “因生以为烃”实指因图路称号作为姓。 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 “拟”得 名于蔻队 “子”得名于燕卵等(参阅本书《图房》)。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执当然每当分氏都要产生新的氏了。 春秋时代,贵族通常以祖父的名号[如名、字、谨、封邑 等)为氏。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抵那时并非人人都有氏称,只 有代表氏族的族长才被称为某氏。而这个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 名号。假设那时王常寿命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冈一始祖的无 代以内子孙所构成,不难算出,任何人在世时都不可能成为氏族 始祖并且以他的名号作氏族名,只有当她的第五代孙出现以后,他的后代才成为独立的氏族而以他的名号作氏称。由于族长是在 世的最高辈摘长考,gz么,在正常情况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长孙作 族长。 《左传·隐公五年》把台串公儿子公子躯追称为“威信伯”’ 孔颖达《琉》云,‘诸侯之子称公执公孙之于 不得袒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为氏。计艘伯之孙乃得以减为 氏。”就是说,当公子呕(字子咸)成为氏族始祖吮他的孙子 做族搔才开始以“威”为氏。这时使脱离公室嫡族了。 上文巳说别任何一个氏族(不论大家小宗),它本身都有 一个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长都保持该氏作称号而不变。所以,氏一方面不断变化而产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将一直流传下 去(除非嫡系核灭或其他特殊原因)。到两汉以后,随着宗法制 在*制度中解体,先素本有区别的姓与氏开始合流,合称为拄 氏。从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不过,由于皇族、官僚地主和农村中宗法制度一直还存色于是 秦汉以后又产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质与先素的“氏”相似。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2:37
引经据典的空话套话都免了,抄来抄去的没意思也不见得就很准确,反而把人看晕了。我只讲二者的本质区别和最基本的用法不同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2:38
文史常识:姓和氏是否有区别 很多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