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4:02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腊八节”。这天,在我国北京、东北、胶东、西北、江浙、皖中等地区,仍保留着过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那么,什么叫做“腊八粥”呢?腊八粥,民间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时代不同,区域不同,腊八粥的吃法及做法亦不相同。民间最初只是在腊八这天,用红小豆煮粥。宋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粟之类做粥。清代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小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稷、松子作点染”。不同的地方,“腊八粥”的吃法、风味也不同。陕西人喜用八种蔬菜做成臊子,浇在面条上食用,谓之“腊八面”;东北哈尔滨一带,有增吃“腊八蒜”的风俗;北京方圆则将腊八粥冻好后逐日取食;江浙地区,家家户户从各个坛坛罐罐内,取一些红豆、绿豆、糯米等五谷杂粮,加上糖,熬成一锅吃,既香又甜又糯,美味可口。
“腊八粥”是怎么传下来的呢?现在流行的传说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前,遍游名山大川,探索人生哲理。十二月初八这天,他走到印度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又饥又累昏倒在地。一位牧女见状,便把身边带的杂粮和野果,用清泉煮熬成乳糜状粥,请释迦牟尼食用。稀粥下肚,他的精神为之一爽,就势在尼连河边洗澡,后来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凝神,终于在这二天悟道成佛,做了佛教始祖。此后,佛门弟子常于这天诵经,效牧女献乳糜之物,用于果杂粮煮成“腊八粥”,熬粥敬佛,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因此,腊八节佛教便称为“成道节”。还有一种传说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小时候放牛,饥饿难忍,不得已就捉鼠充饥。他从鼠洞中挖出一堆大米、玉米、豆子等,将它们合起来熬粥喝。后来当了皇帝,常忆起童时“熬粥”的情景,仍要人煮五谷杂粮粥,并赐名“腊八粥”。这则传说在湖北、安徽一带广为流传。
传说归传说,它仅给”腊八节“涂上一层有光泽的油彩。但“腊八粥”实际上是有着更原始的起因。腊,也作蜡(zhà),祭祀的意思。据我国早期的文献记录,它始于我们远古先民伊耆氏的祭祀。伊耆氏在农耕时代是一个农业发达的部落。每到岁终前,他们就拿出各种丰收的果实,供奉那些曾以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庄稼茁壮成长、五谷丰登的神抵。伊耆氏开创了腊八祭祀习俗,逐渐沿习下来,而它的原始本意,*收、保丰食的最初理想,则慢慢地被人们淡忘了。
“腊八粥”作为健身风味的饮食,也有一些值得被推崇的地方。因为它的组合成分多,不仅味道鲜美,且有健胃、补脾、清肺、生津等功效,所以备受民间饮食者的称誉。这大概也是“腊八粥”盛传不朽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