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0: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2:31
《卖蟹》是当代作家王润滋的名篇,创作于1980年。当时国内刚刚改革开放,各种新思潮铺天盖地涌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作家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一点,并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赞颂了劳动的美和朴实的真情。可以说,《卖蟹》像碰在礁石上溅开的一朵浪花,清新而优美散发着海的气息。这篇小说曾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乡土特色,获得1980年优秀短篇小说奖。今日读来,仍有其独特的魅力。
小说一开头,就以精练的笔墨介绍了螃蟹的诱人美味与“蟹市”的行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然后,笔锋一转,将目标聚焦在等着买蟹的两位主要人物身上。一位是过滤嘴,是个“出众的胖子”,文中对他的肖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其“胖”“白皙”“五官小而有神”,显然养尊处优惯了;而另外一个人物旱烟袋,则恰恰相反,是个“土里土气的瘦老汉”,“黑苍脸,络腮胡,背有些驼,眼睛灰蒙蒙的,像落了一层土”,看穿戴就知道是个山里的农民。这是外表的鲜明对比。两个人惟一的共同点是都急切地想买蟹。两人第一次发生联系是焦急的旱烟袋向过滤嘴寻问时间,不料过滤嘴以搪塞的话语表示了对旱烟袋的轻蔑,进而有意欺骗旱烟袋,狡诈性格初露端倪,而旱烟袋受了骗还道谢,老实诚厚的性格可见一斑。这部分不长,但交待了背景,介绍了人物,引出了事件,是情节的开端。
紧接着,小说的另一中心人物──卖蟹的小姑娘出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通过“买蟹──卖蟹”这一中心事件得以充分展开。
先是小姑娘与过滤嘴展开了正面争锋。卖蟹的小姑娘一来,过滤嘴就“敏捷矫健”地将别人挤到一边,自己占据第一名的位置,然后挑肥拣瘦,又试图压低价钱,明明自己斤斤计较于“角儿八分的”,还想为自己脸上贴金。而泼辣能干的卖蟹小姑娘不买他的账,哗地一声,把称好的蟹又都倒回筐里。这为下文旱烟袋与过滤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过滤嘴的“价格统一战线”没有形成,人们纷纷把蟹买走,焦急的过滤嘴只好把最后剩下的几只蟹紧紧地攥在了手里。在外围一直挤不进来的旱烟袋这时也想买蟹,因为自己老伴得了癌症,别的不想吃,只想吃只蟹。不料,过滤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小姑娘让利讲情也不行,不惜自抬价格要全“包圆”,就是不肯匀给旱烟袋两只,自私冷酷到了极点。三个人的冲突这时也达到顶点。解决冲突的关键系在卖蟹的小姑娘一个人身上。小姑娘不仅健美活泼,充满青春的气息,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利用过滤嘴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诱使他放弃余下的蟹,然后将这些蟹全部倒进旱烟袋的网兜里,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钱。在这两个人身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同情,人性美得到鲜明体现。而在“争利──弃利报复──争更大的利”的过程中,过滤嘴的丑恶灵魂也得到彻底暴露。情节在这里达到*。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聪明机智的卖蟹小姑娘巧妙地将过滤嘴引至海边,然后驾船而去,给自私自利的过滤嘴以应有的惩罚,赞美了人性中的善与恶,鞭挞了丑恶的小人,突出了扬善抑恶的主题。在艺术手法上,这篇小说也独具匠心。它通过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和鲜活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了三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使三个人物的性格乃至心灵得以凸现。同时,三个人物互相映衬、对比,表现了人性的美丑善恶。小说还成功地运用了山东地方口语,充满浓郁的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风趣之感。另外,这篇作品描写细腻生动,有多处精彩的细节描写,如两次写过滤嘴把半截烟丢掉,却对“角儿八分”斤斤计较;多次写过滤嘴的胖、眼神和笑容等等。特别是小说结尾,写过滤嘴被沙里的蟹螯扎疼了手,低头一看,竟是小姑娘“特意”赠送的“礼品”,赶忙弯腰捡,还数着──“16只螯,还有34只蟹腿儿……”,这个细节活生生地刻画出过滤嘴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