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军编号一百的师团是不能要的师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2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9
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感到已有的五十一个师团不够用,由混成旅团扩编或从老部队抽调骨干作基础,建立了大量 “增设师团”,序号大都在60至100和120之后。这类师团在日军中属于第五类师团,缺乏重装备,兵员年龄少至16岁,老可至45岁,真正垂死前高呼“天皇万岁”的,大多是军官和18岁至二十几岁的未婚青年士兵,战争后期补充到军队中16至17岁的“少年兵”,在医院中临死前一般是喊“妈妈”,战争开始至结束时动员的三四十岁的预备役兵和“国民兵”,伤重垂危时差不多都喃喃呼唤自己孩子的名字。可以说战斗力无限接近于零。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序号是1到17师团。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序号是18到49师团。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序号是50到99师团。
(4)丁种师团及以下: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和大量的老弱病残组成。只辖3个步兵联队,有的还没有,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序号是100到120.及以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9
原因:日军编号100以后的师团,属预备役,实力一般,与常设17个师团相比,不堪一击。
一、日军师团,在二战时分为四等:
1、一等甲类师团(17个);
从近卫师团(后扩编成近卫1师团、近卫2师团、近卫3师团)、第1师团至第11师团、 第13师团、第14师团、第16师团、第18师团、第二十20师团。均为一等甲种装备最精良的师团。
2、二等乙类师团:
第12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第19师团至110师团,全为二等乙类作战师团,是因为战争而新增的支援作战师团,17个战斗力远不及甲类常备师团。
3、三等丙类师团:
师团番号在第110至300以内,这类师团均在是1943年底新增后备作战师团。此时战场吃紧,日本兵力严重不足,新编部队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师团番号。每个师团人数不到2万人,
丙类师团作战能力多为新兵,战斗力较弱。大部份是保卫日本本土而战留在本国。但在二战结束时依然超过30多个丙类师团在中国华北、华南、华东战场向*投降。
4、四类丁类师团:
番号也是110与300以内。这类师团成立时间1939年后期,多为新编或者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每个师团人数不到1万5千人。这种丁类师团专门为扫荡占领区,针对占领区的扫荡与治安,战斗力很弱。到战争结束时超过20个丁类师团都在华北、华东战场向国*队投降。
二、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
1、甲午战争前成立的七个老牌师团。一直被日本陆军视为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
2、从甲午战争结束成立了第7到第12师团,日俄战争时成立第13至第16师团,日俄战争后成立了第17和第18师团。占领朝鲜后为*反抗又建立了第19、第20师团。
序号从7至20的师团,被日军视为二等师团。“大正裁军”时这类师团解散了四个,剩下10个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十七个,是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
三、序号100之后的师团称“特设师团”
复员官兵称“在乡军人”编为预备役。每年集训一个月,序号100之后的师团称“特设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感到兵力不够,因此建立了大量“增设师团”,序号大都在60至100和120之后。缺乏重装备,兵员年龄少至16岁,老可至45岁,却因其军官、士官都有战斗经验尚能有效组织作战。至日本投降前,陆军作战师团(不含航空和战车等特种兵)达一百六十九个,增设师团成为军中主要成份。
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讲述:他印象最差的也是由三十多岁的预备役兵组成“特设师团”(序号100以后)。他说陪同皇族视察时,发现这些部队纪律和管理均差,如对防毒面具不认真保管而大量损坏。冈村最感惊异的,101师团的预备役兵中有*流氓头子,军官对他居然像下人般打洗脚水。由日军头等部队第1、第6师团的预备役官兵组建起来的第101、第106师团,在进攻武汉时各师团中战斗力却最差。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是武汉保卫战中突出的一次胜仗,恰是重创了第106师团(据日军统计该部伤亡3000多人)。
“特设师团”虽战斗力弱一些,残害中国百姓却格外猖獗。冈村宁次回忆录中便说,预备役兵犯罪量最大,且多是*,其中三、四十岁又是犯罪高峰,他的解释是老兵久历社会失去了“纯良”。其实日军成为犯罪集团,是传统的野蛮作风造就,战后日本有良知的作家也都说:“当兵三年,再老实的人也得变得像魔鬼一样”。年轻人进入这一染缸便难保“纯良”,老兵油子久历黑暗一面,肚子里的坏水和施暴花样自然会更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10
简单地说,编号100以后的师团,属预备役,实力一般,与常设17个师团相比,不堪一击。
一、日军师团,在二战时分为四等:
1、一等甲类师团(17个);
从近卫师团(后扩编成近卫1师团、近卫2师团、近卫3师团)、第1师团至第11师团、 第13师团、第14师团、第16师团、第18师团、第二十20师团。均为一等甲种装备最精良的师团。
2、二等乙类师团:
第12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第19师团至110师团,全为二等乙类作战师团,是因为战争而新增的支援作战师团,17个战斗力远不及甲类常备师团。
3、三等丙类师团:
师团番号在第110至300以内,这类师团均在是1943年底新增后备作战师团。此时战场吃紧,日本兵力严重不足,新编部队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师团番号。每个师团人数不到2万人,
丙类师团作战能力多为新兵,战斗力较弱。大部份是保卫日本本土而战留在本国。但在二战结束时依然超过30多个丙类师团在中国华北、华南、华东战场向*投降。
4、四类丁类师团:
番号也是110与300以内。这类师团成立时间1939年后期,多为新编或者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每个师团人数不到1万5千人。这种丁类师团专门为扫荡占领区,针对占领区的扫荡与治安,战斗力很弱。到战争结束时超过20个丁类师团都在华北、华东战场向国*队投降。
二、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
1、甲午战争前成立的七个老牌师团。一直被日本陆军视为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
2、从甲午战争结束成立了第7到第12师团,日俄战争时成立第13至第16师团,日俄战争后成立了第17和第18师团。占领朝鲜后为*反抗又建立了第19、第20师团。
序号从7至20的师团,被日军视为二等师团。“大正裁军”时这类师团解散了四个,剩下10个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十七个,是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
三、序号100之后的师团称“特设师团”
复员官兵称“在乡军人”编为预备役。每年集训一个月,序号100之后的师团称“特设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感到兵力不够,因此建立了大量“增设师团”,序号大都在60至100和120之后。缺乏重装备,兵员年龄少至16岁,老可至45岁,却因其军官、士官都有战斗经验尚能有效组织作战。至日本投降前,陆军作战师团(不含航空和战车等特种兵)达一百六十九个,增设师团成为军中主要成份。
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讲述:他印象最差的也是由三十多岁的预备役兵组成“特设师团”(序号100以后)。他说陪同皇族视察时,发现这些部队纪律和管理均差,如对防毒面具不认真保管而大量损坏。冈村最感惊异的,101师团的预备役兵中有*流氓头子,军官对他居然像下人般打洗脚水。由日军头等部队第1、第6师团的预备役官兵组建起来的第101、第106师团,在进攻武汉时各师团中战斗力却最差。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是武汉保卫战中突出的一次胜仗,恰是重创了第106师团(据日军统计该部伤亡3000多人)。
“特设师团”虽战斗力弱一些,残害中国百姓却格外猖獗。冈村宁次回忆录中便说,预备役兵犯罪量最大,且多是*,其中三、四十岁又是犯罪高峰,他的解释是老兵久历社会失去了“纯良”。其实日军成为犯罪集团,是传统的野蛮作风造就,战后日本有良知的作家也都说:“当兵三年,再老实的人也得变得像魔鬼一样”。年轻人进入这一染缸便难保“纯良”,老兵油子久历黑暗一面,肚子里的坏水和施暴花样自然会更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10
,日本有甲乙丙丁四大级别师团 具体你还是看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