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报刊的时评比较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4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33
那个“人民网报刊”的时评~比较好的呀。。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时评中兴之三缘由
我国的新闻时评,源于辛亥*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时事短评这种新的评论体裁,始创者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引起注意并为国内纷纷仿效的是上海时报。”时评在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等报刊上也被广泛使用;建国后由于各种原因,时评趋于沉寂。但是近年来,在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体上频频露面,呈现出中兴之势。
人民日报平日里开设有“人民论坛”、“今日谈”,在“*”时期的特刊中有“*时评”、“热评”;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青年话题”;南方日报开设了“观点”专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新锐报纸更是每天用2个专版的篇幅来刊载时评;不一而足。
当今新闻时评中兴的缘由主要有三:(1)新闻竞争随着媒体之间新闻同源化现象越趋普遍,新闻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面对受众,新闻媒体不禁要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有人说,当今的新闻竞争已进入到一个观点竞争的时代。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点之一。以报纸为例,如果说社论是重兵器,那么时评就是轻骑兵。南方都耐匠、新京报等新兴媒体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成功,吸引读者“眼球”,时评版的功劳不小。(2)*民主近年来党和国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化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尊重和保护*”写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执政理念的确立,等等,都为新闻时评的中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大环境。(3)受众的觉醒现代社会通讯工具的发达,人员流动的加剧,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面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受众的觉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晓权,即大众需要传媒提供充分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去伪存真,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使自己处于竞争的主动地位;二是渴望拥有话语的平等权,在大众传媒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构建起一个“你说、我说、大家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传播生态。
报刊时评写作的规范之路
当前新闻时评中兴之时,新闻时评也存在着作者来源广泛、观点纷呈,甚至出现了观点“沙漠化”现象(即各种观点的“泥沙俱下”,)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为此,有必要对时评写作的要求进行一番廓清,以达到去莠存良、使之规范的目的。时评的写作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缘事而发、迅速及时、敢言善言、贴近受众。
缘事而发、讲究可信
新闻时评要发挥引导监督*的作用,就必须使写作缘事而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以“据说”、甚至作者的主观臆断做时评的由头。客观事实真实与否决定了新闻时评的生命。
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客观事实也是复杂的,这就要求时评作者在选题时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分清主流与支流;把社会普遍关注、意义重大的事情做时评写作的由头,而不是些风花雪夜、无关痛痒的话题。
新闻由头的选择是新闻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当前新闻时评最大的魅力在于,说当今社会的热点,抓民众关心的焦点;破群众生活的难点,解民忧释民惑。
突发性重大事件、“三农”问题、教育收费、金融财税、下岗职工再就业、环境保护、反腐倡廉等都可做当前时评写作的话题。
试以南方日报2印4年3月17日在“观点”专版上刊载的经济时评《基金缘何热销》(作者:林文俏,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为例加以分析。
文章以2004年一季度证券市场的亮点为由头,分别从去年基金投资业绩骄人;通胀预期使广大居民摒弃传统的银行存款理财方式;*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改革的若干意见》增强了广大居民对证券市场和基金理财的信心;基金公司理财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出各种基金品种满足投资者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文末用数字说话一一“到2003年底,我国已有基金管理公司34家,管理证券投资基金95只,基金规模达到1650.09亿元。”
这则时评以受众关心的基金热销为主题,分析其热销的内在原因。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分析原因用事实说话,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自然会受到受众的欢迎。
迅速及时、讲究时效
时评必须迅速及时,具有时效性的时评才能赢得受众。其时效性不仅体现在刊发的时间上,也体现在选材上。好的时评如果压上十天半月,或选材上老是用陈年往事,当然不能赢得受众。
针对今天的新闻事实,报纸的时评应做到最迟在次日就要“出炉”;广播电视的时评应在当天就“出炉”;网络的时评应更快,做到“即时”传播,争取时效和主动。
由于出版周期的*,现在报纸的时评一般在新闻发生的第二天见报。
今年“*”期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开幕。3月4日人民日报就在其《*特刊》的“*时评”专栏中发表题为《为国辛苦为民忙》时评。3月5日发表了《委员的责任》,该文以3月4日政协委员梁晓声答外国记者间为由头生发开来。
人民日报在“*”期间开设了《*特刊》,迅速及时地刊载一些“时评”和“热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月3日,人民日报在“*时评”栏刊登时评——《雨后的彩虹更绚丽》。该时评通过总结2003年内,全国人民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取得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首次过千元等重大成就,分析了2004年将面临的现实困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明作者的观点——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雨后的彩虹更绚丽”。配合“*”开幕,该时评及时刊发,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为“*”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团结鼓劲、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银行卡收费刚刚提出,21世纪经济报道就在4月7日的“时论”中发表时评——《银行收费 意欲何为?》,及时道出了广大消费者的心声,对银行的作为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需要快时效的评论——迅速及时地传递政情、民情、舆情,尽到“守望者、传声筒”的责任义务,只有这样的时评才能成为媒体引导*、竞争制胜的法宝。
敢言善言、讲究艺术
时评写作必须要有为民鼓与呼的勇气,又要有为民争取权益、促社会稳定发展的智慧——一敢言善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敢言者,即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虚美不隐恶;善言,即做到有话会说,说两面,效果好。
南方都市报2004年4月10日时评版“来信/来论”中有一则题为《污染指数上升不等于污染加重?》的时评。文章开头处说,“3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举行‘2003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指出包括深圳市在内的广东省3个综合污染指数与2002年相比有所上升。”“对此,深圳市环保局*于4月6日表示,污染指数上升并不等于污染加重,深圳环境目前总体趋势向好,不能说深圳污染加重。”基于此两种不同来自“权威”的说法,作者指出,“这都是*环保部门的权威看法,老百姓不胡涂也难。”是为敢言。
接着,作者进一步分析道,“综合污染指数是反映该城市整体污染情况的数量指标,它是由各个单项指标经过统计处理得到的,因此,确有编制的是否合理、全面的问题,但是,国家环保总局使用的指数还是比较科学和严肃,污染指数上升,就反映该城市整体而言污染情况加重了,应该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起一个警示作用。”
在分析中,作者心平气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指出综合污染指数“确有编制的是否合理、全面的问题”、“如果环保总局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合理,不能准确反映缄市污染的全面真实情况,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地的环保部门就应及早向总局提出意见,及时修改编制指数方法,以免误导*和市民。”这就是说两面,换言之,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经过一番分析,作者指出,“其实,*对深圳市环境状况的进一步介绍,并未能对‘污染指数上升不等于污染加重’这一命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客观地概括*的话,也许这样说更好:‘污染指数上升,表明我们的城市环境污染情况有所加重,但并未超出国家允许范围之内,并且这.种趋势已经遏止了’。”如此,作者既做到了观点明确,又与人为善,使时评能为人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为善言。
敢言与善言相结合,可谓时评吸引受众“眼球”的“秘密武器”。
贴近受众、讲究可读
新—届*领导集体提出了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时评写作也应遵循。时评写作时,作者心中装着受众,有意识地贴近受众,写出的评沦才会有可读陛,才能为受众所喜爱。
在写作态度上,视受众为朋友亲人,给受众以亲近感。吸收目标受众时尚的话语,用他们熟悉的新闻事件为叨人点,运用平衡的手法展现不同观点,稿件的语言风格多样化,可豪情奔放畅快淋漓,也可含蓄婉约点到为止。
时评写作时吸取点杂文的笔法,运用类比、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大众化的语言——使时评更幽默风趣,不失为提高时评可读性的一种方法。
杂文报2002年11月10日在“读者”栏中刊登题为《“官贩子”更可怕》的时评。文中把“卖官者”说成是“官贩子”,使之与人们熟知的“商贩子”、“人贩子”、“毒贩子”作个类比,说“这‘官贩子’比起‘毒贩子’、‘人贩子’更糟糕。‘人贩子’、‘毒贩子’有很大危害,这毋庸赘言,但它们的危害还只限于特定人群;而这‘官贩子’则败坏党风政风、危害整个社会。因此,‘官贩子’就更为可怕!”这样的时评通俗易懂,读者自然喜爱。
传统的媒体评论多半由专业人员,如编辑、记者或有关领导亲笔撰写,居高临下,官腔、大话、套话多,满纸的“必须……、应该……、要……”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谁愿老被人教训呀?
没有可读性,没有受众的媒体,如何担当得起“喉舌、耳目”的重担呢?
当今的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由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人际传播转化的时期,受众地位日益凸显。受众的独立主体意识日渐浓厚,价值观多元化,对新闻传媒的自主选择性增强。时评的编辑写作必须认真研究受众个性心理,以人为本,重视新闻传播的人性化。
“人际传播的状态如何,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在新闻时评编辑写作中应尊重受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反论权、监督权等权益,给受众留下“自己人”的感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33
足球报,体坛周报都还可以,个人意见还是足球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34
南方周末,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追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35
新民早报 新闻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