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2 20: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僵尸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对陷入长期萧条的日本经济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其一,僵尸企业导致银行不良债权数量上升。
90年代日本银行部门对于僵尸企业无节制的贷款,未能改善僵尸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由于企业偿债能力日趋低下,致使银行不良债权不断增加。根据日本金融厅的统计数据,*崩溃后,日本的不良债权数额不断上升,至2002年不良债权总额已经达到43.2万亿日元,不良债权比率高达8.4%,为历史最高点。不良债权数额不断累积,对日本金融系统产生巨大压力,导致银行部门“惜贷”成风,严重阻碍了经济复苏。
其二,僵尸企业影响企业的更新换代,降低了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
银行部门为防止不良债权进一步扩大,对于财务状况不佳的僵尸企业继续追加贷款。虽然避免了企业破产,但*了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发展空间。僵尸企业在市场上长期存在,影响了具有高生产率的企业进入市场,导致行业整体乃至整个日本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根据日本产业生产率数据库(JIP database)2015年的测算结果,90年代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仅为0.02%,比80年代的1.41%下降了1.39%。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持续低迷,导致了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萧条。
其三,僵尸企业扭曲资源配置不利于产业升级。
僵尸企业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建筑业等生产效率较低的行业,这导致有限的金融资源被分配给了生产效率较低的行业,金融资源分配上出现资源错配,造成金融资源在使用上的低效率,阻碍了资源在产业间的流动。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行业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资源,抑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低效的落后产业又无法被市场淘汰,造成90年代后日本产业升级的停滞。